摘录
秋满 (纵有疾风起)
读过 人体不可思议的兵工厂
第一章 正面免疫:第一道防线
§ 固有免疫系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在我们出生时,它就已经准备就绪,能够根据外来威胁的可预测的特征,防御多种普通疾病。人体所有能够进出的部位都需要被牢牢控制,固有免疫系统扮演的正是这一防卫的角色。
§ 固有免疫反应拥有广泛的作用范围,而适应性免疫作为补充,能够识别某些特定的威胁并做出反应。这座“兵工厂”自我们出生起就建设了一个记忆库,记录着我们遇到的每一次感染。
§ 这一适应性过程需要时间,所以,固有免疫会率先进行防御。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始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武器之前,第一道防线就足以摆平入侵者。
§ 固有免疫防线:
- 皮肤:表皮细胞,防御入侵者
- 肺:气道的黏液与纤毛,可捕捉粉尘与细菌并驱动排出体外
- 胃:pH值为2的胃酸,可杀灭细菌(除了幽门螺杆菌)
- 眼泪、鼻涕和唾液:溶菌酶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乳铁蛋白可减少细菌生长所依赖的铁元素、载脂蛋白可中和细菌争夺铁元素的能力
- 耵聍(耳垢):由耳道表面微小腺体分泌的脂类,可捕捉细菌、粉尘和死细胞并自然传送至耳外(无需用棉棒清理耳垢,反而会将其压实而使听力受损)
第二章 见血封喉:“杀手细胞”是我们的卫兵
§ 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网络依赖于对一系列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的识别。PAMP 是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特征性结构,使它们区别于人体细胞。
§ 免疫系统持续地使用一系列细胞表面的受体来扫描体内的PAMP,这些受体专门被用来捕捉和摧毁人侵者。这一系列细胞阵容强大,包括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 中性粒细胞有多种攻击方式:
- 吃掉敌人,通过“吞噬作用”包裹微生物并注入酶与化学物质
- 用自身DNA织成的网捉捕微生物,继而用酶将其杀死,如迅速解决感染的脓
- 向周围组织喷洒微生物化学物质,如同用炸药捕鱼,可能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在西班牙流感中,年轻力强的人可能死于活跃的中性粒细胞
§ 大多数巨噬细胞驻扎在一些能够提供丰富微生物和死细胞的战略基地。肝脏为常驻巨噬细胞提供了名副其实的自助餐,它们可以尽情享用衰老的红细胞和从肠胃送来的新鲜细菌。肝脏巨噬细胞占人体内依附于组织的巨噬细胞的80%~90%,说明肝脏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基地。
§ 身体上的瘀伤是因为血管损伤、血液渗入组织造成的。首先,渗出的血液迅速释放出携带的氧气,导致血红蛋白的颜色从鲜活的红色变成了阴沉的深蓝色。接着,巨噬细胞抵达现场,清除死亡和垂死的细胞,分解血红蛋白并释放胆绿素,这时皮肤呈现绿色调。随着胆绿素逐渐降解为胆红素,淤伤处最后星相应的黄褐色。最终,色素渐渐消退,皮肤恢复了最初的颜色。
§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负责搜寻、破坏入侵血液和组织的感染源,以细胞内的微生物为目标。它们所承担的任务就像哨兵一样,询问遇到的每一个细胞,盘查它们是否受到了伤害,通常是指细胞是否被病毒感染,并在发现细胞异常时发起攻击。
§ NK细胞通过穿孔素将颗粒酶带入靶细胞内部,释放颗粒酶以启动细胞的自毁机制(细胞凋亡)。另一种攻击方式是TNF(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介导的细胞死亡,当死亡受体暴露在细胞表面的部分被 NK细胞激活时,死亡结构域就会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级联反应。参与级联反应的胱天蛋白酶,传达死亡信息,并积极参与细胞的分解。
§ 细胞调亡的优点是精确性高,它可能是最精确的细胞死亡方式。这一过程不会引发炎症,也不会损伤周围的细胞。这是细胞调亡与细胞坏死(另一种细胞死亡方式)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坏死的细胞在膨胀后破裂,其内容物泄漏到周围组织中,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无针对性攻击。细胞坏死是无序且混乱的,往往会蔓延开来,波及一大片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细胞调亡是 NK细胞的首选执行方式。只有通过细胞调亡,NK细胞才能以最小的附带损伤瞄准受感染的细胞。
第三章 爱谈天的化学物质:免疫系统如何发声
§ 面对外部入侵者,免疫系统释放化学信使,通过引发急性炎症和募集上一章中提到的杀伤细胞军队,为应对入侵者做好组织准备
§ 巨噬细胞和血管内壁分泌的一氧化氮(NO)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扩张剂,能够扩大血管的直径。通过扩张血管,NO就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让更多的白细胞来到现场。原本为寻找一种能够治疗心绞痛疗法而发明的万艾可(Viagra),正是促进了血管中NO的产生,从而可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能够捕获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将其重新排列成具有功能的形状。
§ 人体所有细胞中的一种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在环氧合酶(COX)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无处不在,功能多种多样,从预防血栓到刺激宫缩帮助分娩一应俱全。
§ 前列腺素有多种类型,既有促炎作用,也有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它们能够召唤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重要的免疫系统成员,一旦集合完毕,它又会抑制这些细胞的杀伤技能,避免它们横冲直撞、不慎伤害我们自身的健康细胞。
§ 有代表性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interferon)和趋化因子(chemokine)。
§ IL-1是一整个细胞因子亚家族的统称,由11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负责调节面对感染时的即时应答。IL-1亚家族是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途径来实现这一功能的,包括将免疫细胞募集至感染部位,以及促进细胞分泌其他促炎信使。
§ IL-1 亚家族的两个创始成员(IL-1a和IL-1b)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的IL-1a 和IL-1b可让人发烧,它们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底部,重置我们人体的内部恒温器,使体温上升。细菌和病毒对温度敏感,只有在37°上下的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体温一上升,人体环境就不再适宜细菌和病毒生存了。
§ 体温升高对人体自身的细胞来说没有那么危险,但是如果超过40.5°C,我们体内的蛋白质就会变形并丧失功能。这可能导致癫痫发作、虚脱甚至死亡,所以有时医生会采用快速降温技术来治疗体温过高的患者。
§ 干扰素分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能够激活其接触的组织内的数百个基因,使细胞合成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或者能够抑制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或者能够增强未感染细胞的抵抗力,让它们阻挡任何病毒颗粒的进入。干扰素还能够激活附近的 NK细胞,让它们对周围的病毒保持警惕。针对病毒感染的药物开发一向很难,而人工合成的干扰素已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 趋化因子是已知最大的细胞因子亚型。在趋化作用的过程中,趋化因子召集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系统的士兵对伤口和感染做出应答,启动愈合过程。
§ 细胞因子构成了一个高效的内部通信系统,为免疫系统在整个身体里传递信息。
§ 一些疾病会制造过剩的细胞因子“垃圾邮件”,让通信系统进人过载状态,称为“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可能会致命。
§ 血液不仅是运输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简单媒介,血液中充满了化学物质,给细胞分派它们的目的地和任务。这些机智的化学物质既可以激发炎症让我们发烧,也可以通过让士兵细胞撤出战场,进入休整期,来平息兴奋的免疫系统。两个系统——一细胞和化学物质——相辅相成。
§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包含30多种蛋白质,有的存在于血液中,有的则分布在细胞表面。补体系统的三重目标:抵御产脓细菌的黑魔法;充当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在愈合开始时清理炎症遗留下来的碎屑。
第四章 移植:从人工阴道到猪心脏的完美契合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段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 DNA,MHC分子会呈现在细胞表面,就像一个能扫描的条形码一样,用以辨别该细胞是否属于健康的“自身”细胞。人体内每一个有核细胞的表面都分布着MHC。
§ MHCI类分子将细胞内部的蛋白质碎片呈现在细胞表面,供T细胞审查。T细胞的职责是排查感染或异常细胞,若发现闯入者是陌生而不同的,就会开始攻击它。T细胞通过逐个杀死移植器官的细胞,激活移植器官的自杀程序。这就是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发生在移植后的6个月内。
§ 在移植后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中,抗体能够迅速摧毁移植器官的血管,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引发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通常在受者体内已经存在针对供体细胞的抗体时发生。这是因为受者的免疫系统曾暴露在与供体细胞十分相似的细胞下。这些抗体能够迅速附着在移植器官上,激发补体级联反应,将致密的血栓打入供体器官的血管,导致血管阻塞。血流被阻断而没有氧气,使得细胞无法存活,最后导致移植器官死亡。
§ 预防排斥反应的窍门就是找到完美匹配的器官,与服用药物。对绝大多数移植来说,想要实现捐赠器官与受者长期的和谐共处,极度依赖于用药物抑制受者的免疫应答。
§ 完美匹配的器官要考虑血型、组织类型、体型大小和器官的“保鲜”能力。器官的“保鲜”能力:心脏和肺只能存活4~6个小时,肝脏则能存活12个小时,肾脏的“保质期”长达36小时。
§ 对免疫系统了解的加深,带来了20世纪60年代的免疫抑制剂的爆炸式增长。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能够抑制T细胞活化的西罗莫司、他克莫司和环孢菌素,能够阻止白细胞分裂的霉酚酸酯,以及能够干扰关键免疫信使分子的泼尼松龙。
§ 伊朗是世界上唯一将肾脏出售合法化的国家。批评者指出,捐赠者几乎全部是伊朗的穷人,国家也几乎没有采取后续行动跟踪这些捐赠者长期的健康状况。然而,受者的效果一直很好,与英国、美国和中国不同,在1999年以后,伊朗需要肾脏移植的人根本不需要等候。
第五章 寡不敌众:免疫系统如何管理体内常驻菌
§ 一个人携带的微生物数量是成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微生物群的细胞比人体细胞小得多,只占我们体重的1%~3%。
§ 如果从人类基因组的角度来看,我们大约有99.9%是相同的,但如果从微生物组的角度来看,我们却有80%~90%是不同的。这种多样性使得一部分科学家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将比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更令人兴奋的关于个性化医疗的科学发现。
§ 微生物的主要居住地于我们的大肠和结肠。抗生素可能杀死大量正常的肠道菌群。
§ 粪便移植,即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微生物群,通过药用形式转移到被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的结肠中,将艰难梭菌挤走。
§ 痤疮丙酸杆菌是正常皮肤微生物群的常见成员,具有亲脂性,喜欢吃脂肪丰富的食物。它就餐时很不遵守餐桌礼仪,比如有可能在我们脸上乱扔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将引来中性粒细胞并引起炎症,比如红、肿、痛等痤疮的典型症状。此外,痤疮丙酸杆菌细胞壁中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够触发补体级联反应,引起炎症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我们熟悉的痤疮又红又肿的外观。
§ 人类生产的方式对婴儿的微生物构成有重大影响。通过阴道分娩的婴儿周身携带来自母亲阴道的细菌,因此在出生后20分钟内,婴儿的微生物群和母亲阴道内的寄居者十分相似。
§ 肠道细菌构成的第一次彻底改变就是由母乳引起的。母乳中含有低聚糖,它们不易被婴儿的肠道细胞消化。健康婴儿的肠道里有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以低聚糖为食。母乳专门为婴儿双歧杆菌提供了低聚糖自助餐,让它们迅速增殖,覆盖婴儿的肠道表面,挤占了可能有害的细菌的生长空间。似乎婴儿双歧杆菌还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增强肠道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并因此强化肠道的防御功能。
§ 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对保持肠道的功能多样和复原能力至关重要。缺乏多样性可能会导致肠道炎症的易感性,这是克罗恩病等肠道问题共有的关键特征。
§ 我们吃的晚餐可能影响着我们的微生物群,而我们的微生物群也可能决定着我们消化晚餐的能力。
§ 研究发现,具有与自闭症(社交能力较低、焦虑程度较高)相似的行为特征的小鼠肠道内的脆弱拟杆菌水平比没有这种行为特征的小鼠低很多。给这些有自闭症症状的小鼠喂食脆弱拟杆菌可让其自闭症症状消失。给大鼠喂食含两种菌株的益生菌混合物可以显著减少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是,这种益生菌混合物也可以显著减少人类被试的心理困扰。
§ 微生物组-脑研究的难点在于,怎样确切地解释肠道中的细菌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 一个很有前景的理论是,肠道细菌的组成能够影响肠道内壁的完整性,拥有低水平脆弱拟杆菌并表现出自闭症症状的小鼠容易患肠漏症。肠漏症使化学物质从肠道中转移到血液中,进而流动到大脑并影响情绪。
§ 我们已知肠道细菌能够制造神经递质,包括已被熟知的能够调节情绪的血清素,这也可能是肠道细菌影响情绪的一个途径。
§ 人体中的迷走神经,直接连接着肠道和大脑,肠道细菌分泌的神经递质也可以通过这条通路来影响情绪。
第六章 免疫探戈:性与爱
§ 阴道的严防死守有着充分的理由——它是一条通往体内的通道,容易被从梅毒到衣原体等一系列享乐产物攻击。这个最精妙的部位得到了全时段、全方位的保护。
§ 阴道所提供的第一道防御是酸性阴道黏液。健康的阴道的pH 值通常低于4.5,和酸雨类似,这给精子和性传播疾病创造了一个非常不利的环境。研究表明,阴道黏液中的乳酸能够让艾滋病毒通过的速度降低100倍。较低的pH 值也能阻碍精子的运动,不过精子被包裹在精液中。精液的pH值高于7.2,和新鲜鸡蛋的蛋白类似。在通过阴道的短短8秒内,精液能够中和阴道分泌物的酸性,暂时将其pH 值升高到温和的7。
§ 虽然阴道的酸性环境对精子而言是一种挑战,但阴茎也让它们不必通过整个阴道。阴茎就像是一个资金不足的公共交通系统,精子搭乘它只能向最终目的地挪动一小段路,而且会在一个令人讨厌的街区——子宫颈被提前赶下车。
§ 子宫颈是一条通往子宫的路,一个真正的免疫活动温床。这里富含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它们释放出蛋白酶等化学物质,分解闯入的精子,使之被吞噬和被摧毁。但精子数量不少,它们被一次性释放,在大量的精液的支持下,一部分精子得以通过宫颈口,进入子宫。
§ 精液也会过敏,对精液过敏的女性会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发病,出现阴道肿胀、瘙痒、灼热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导致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目前仍不确定是精液中的900种蛋白质中的哪一种或多种导致了过敏。
§ 另有一些男性有高潮后综合征(Post-orgasmic Illness Syndrome ,POIS),在每次性高潮后的一小时内,就会开始头痛、疲劳和发烧,并且要知道这些症状需两天时间才会消退。研究者认为一个解释是这些男性对他们自己的精液过敏,免疫系统识别不出精液是自身产生的物质,每当精液沿阴茎内管流动时,就会触发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的产生,接着IgE会募集诸如T细胞之类的攻击性免疫细胞。
§ 从化学结构上来说,皮质醇是胆固醇的衍生物,富含脂肪的外表使这种分子能够轻易地穿过每个细胞的脂质膜,这一特点让它成了一种强大而无所不在的压力信使。一旦进入细胞,皮质醇就能够控制基因表达的开关。就免疫系统而言,皮质醇能够提高抗炎性化学物质的产生,抑制促炎性化学物质的产生。
§ 性激素已被证明对人体免疫系统有重要影响,可导致男性和女性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同。男性更容易被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感染,而且男性被感染后,症状也往往比女性更严重。
§ 男性和女性的免疫反应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两性不同的激素水平。男性拥有较多的睾酮,其具有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倾向。睾酮能够减少抗体和白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产生。它似乎也能减少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TLR4的表达,而受体TLR4 是巨噬细胞检测细菌毒素等感染源的工具。睾酮通过减少巨噬细胞表面受体 TLR4的数量,降低了免疫系统检测和响应感染的能力。
§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大约有5%的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78%是女性。在患者怀孕期间,症状会发生恶化,在患者绝经后,症状则有所改善,暗示了性激素在自身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男性狼疮发病率与青春期前和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相似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理论。
第七章 可爱的寄生生物:怀孕与免疫系统
§ 妈妈对胚胎攻击的回应,是多种免疫细胞冲着入侵的胚胎蜂拥而至,但这不是为了妨碍胚胎的发展,反而是胚胎得以在子官内持久居住的关键。子宫内缺少自然杀伤细胞(NK)会导致胚胎不能深人内层以触及主要血管,使得怀孕还未开始便结束了。母体免疫系统通过协助胚胎在子宫内膜安居,确保胚胎有战斗的机会。对母亲来说,这一切伴随的炎症、撕裂和细胞凋亡都使得怀孕的前3个月呈现一种促炎状态,怀孕最初12周的典型特征包括疲惫、晨吐和厌世情绪。
§ 胎盘能将母亲的抗体输送给胎儿,这是胎盘最重要的免疫学成就之一。在子宫内收集的抗体为胎儿提供了保护,让胎儿脆弱幼小的免疫系统准备好应对那些未曾亲身经历过,但却可能在外面的世界遇到的疾病。胎儿以这种方式遗传的一系列抗体,被称为天然被动免疫,其类型取决于母亲在此前的人生中曾遇到过的疾病。
§ 母乳喂养是一种在出生后加强保护的方法,因为母乳中也含有抗体,特别是婴儿出生头几天时母亲分泌的浓郁的黄色初乳。出生在霍乱猖獗的环境中的婴儿,从母乳中获得了霍乱抗体的婴儿虽然仍可能感染霍乱弧菌,但不会表现出通常伴随着霍乱孤菌出现的致命的猛烈腹泻。
§ 母亲可以通过胎盘保护宝宝们。百日咳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疾病,婴儿在强壮到能够接种第一次疫苗之前就可能感染百日咳。如果母亲在怀孕28周~32周时接种百日咳疫苗,那么母亲的免疫系统就能产生百日咳抗体,并将它们传送至胎盘。这些抗体能够在婴儿的血液中循环并提供临时保护,一直到婴儿两个月大,可以直接接种疫苗的时候,再用长效免疫方案代替。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生产的至少一周前接种百目咳疫苗,新生婴儿在出生后头几周内感染百目咳的风险降低了91%。
§ 母亲血液中的一些细菌和病毒也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中,造成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 例如未经高温消毒的软奶酪中的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煮熟的鸡蛋中的沙门氏菌、帕尔玛火腿和生牛排中的弓形虫(Toxoplasma)。
第八章 寄生生物的王官:蝙虫、跳蚤和蜱
§ 寄生在水蚤体内进入人体并进行繁殖的麦地那线虫天赋异禀,不会引发免疫反应。这也意味着一个人在一生中可能反复感染麦地那龙线虫病。现代科学对它依然没什么好办法,没有一种药物或疫苗能够有效地治疗麦地那龙线虫病。
§ 大脑是免疫豁免地点,免疫系统对大脑的监视比对身体其他部位的监视要松懈得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为了保护大脑。颅骨将大脑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所以如果大脑发生炎症,导致的组织肿胀可能会将大脑挤压到四周的颅骨上,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 大脑的免疫豁免状态还有一部分是源于它的结构。大脑的血管外面覆盖着一层特殊的细胞,发挥着边境管制的作用,控制着离开血液、进入大脑内的物质,也限制着白细胞的进入。
§ 人体的传统防盗警报器——淋巴系统——在大脑内的部署也不完善。专为白细胞开设的高速公路包括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其中循环着由白细胞和来自肠道的一种叫作乳糜的液体构成的淋巴液。大脑与淋巴管的连接较少,意味着只有很少的通讯员可以将入侵者的讯息传送到关键免疫系统中枢,比如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大脑内的寄生虫被检测到的可能性很低。
§ 大脑并不是T细胞这种基本的白细胞适宜生存的环境,这里缺乏T细胞所钟爱的东西,比如给它提供指导和鼓舞的免疫化学信使。这并不意味着大脑毫无防卫,固有免疫系统仍然发挥着作用,但比起肺或肝脏,大脑是更加理想的藏身地点。
§ 寄生虫包括扁形虫、线虫、钧虫、鞭虫、跳蚤、蝉、虱子和阿米巴(变形虫),它们排着队等候进入寄生虫的王宫。可能寄生虫能够操控人类的白细胞,并让我们的免疫反应采取错误的策略;也可能寄生虫拥有裁缝技能,能够裁剪蛋白质,给自己做一套人类细胞的衣服,有效地使免疫系统发现不了它们的存在。
§ 正常情况下,人体只产生很少的IgE,但如果被寄生虫感染了,IgE 就会大量增加。学者认为IgE引发的各种反应,比如瘙痒、一直想挠、打喷嚏和咳嗽,都是为了驱逐体形过大、不能被巨噬细胞等细胞吃掉的寄生虫。Igor 也参与过敏反应,在面对无害的花粉时也引发打喷嚏、瘙痒等症状。
§ 固有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时候保护我们免受侵害,而B细胞和T细胞则有可以定制的刺杀天赋,它们会跟随固有免疫的步伐,终结任何一种感染。从螺旋形的梅毒到砖形的痘病毒,再到球形的花粉颗粒,B细胞都可以量身定制专门的抗体来与它们结合。T细胞则是免疫系统的高级调查官,能够发现被感染的细胞甚至癌细胞并破坏它们。
第九章 适应性刺客:消灭从红眼到鼠疫的一切疾病
§ 我们的身体可以产生10的12次方种不同的抗体,每个人有能力制造的抗体种类和银河系的恒星一样多。
§ 抗体是蛋白质,呈大写字母Y形。字母Y的两个手臂负责锁定目标,也就是抗原,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大脑寄生虫。字母Y的尾巴则像驱牛棒一样,激励着其他免疫细胞和分子行动起来,摧毁目标。4条蛋白质链交织成了字母Y的形状,包含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字母Y的尾巴仅由重链构成,两个手臂由轻链和重链交织构成,沿着每个手臂的长度延伸,并在顶端结合。顶端的职责是安排抗体与任何入侵者的首次接触,也叫抗原结合位点;因此,不同抗体的这一位点都是不同的。
§ 我们需要创建足够多样的抗原结合位点,这样才能在应对已存在的每一种微生物威胁之余,准备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威胁。
§ 人体可以创造多种多样的重链和轻链。每个B细胞都有其独特的抗原结合位点,并且在它的一生中都会保持同一个形状。
§ 初始B细胞离开骨髓,开始随着血液循环移动。它们会被化学信使召集到淋巴结,在那里,外来抗原——比如被咬碎的细菌碎片——将被呈现在它们面前。大多数初始B细胞都不会对呈现的抗原表示兴趣,因力抗原不能契合B细胞表面的抗体。所以这些初始B 细胞将离开淋巴结,再次进入蜿蜒的血流中。
§ 那些能够和呈现的抗原结合的B细胞,一旦它们与抗原彼此连接,B 细胞就开始复制,并将其自身从初始B细胞变成浆细胞,浆细胞是一种能够大量产生抗体的白细胞,以每秒2000个分子的速度吐出抗体。这个过程远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制造一支突变军队。每一个新生成的B细胞都是在复制其亲本的基础上发生了些许突变,令其亲本产生的所有抗体都发生了独一无二的扭曲。
§ 经过突变,这些抗体中的一部分将不再能与最初呈递的靶抗原相结合,或者它们的结合能力将变得很弱,于是携带这一部分抗体的B细胞将会死亡。与此同时,少数突变后的B细胞产生的抗体比其亲本B细胞能够更好地与抗原结合。这些B细胞将苗壮生长并蓬勃增长,并继续通过体细胞高频突变,产生能更好地靶向抗原的抗体。这一循环不断重复,B细胞不断增殖和变异,我们的身体逐渐产生了与外来抗原的结合能力越来越强的抗体,消灭抗原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 抗体黏附在产生它的B细胞的细胞膜上,并构成了B 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的主要部分。每个B细胞表面大约排布着100000个B细胞受体,抗体的手臂向外伸出,以暴露抗原结合位点,方便黏附细菌和病毒等入侵者。B细胞受体的结构依赖于抗体的尾巴,抗体的尾巴锚定在B细胞内。
§ 一旦B细胞发现了可以和自己的受体结合的抗原就会开始发生变化,它会变成浆细胞,将抗体发射到周围的环境中。B细胞在整个生命中只能制造一种形状的抗原结合位点,但可以在不同地点发挥多重作用,因为B细胞能调整它所发射的抗体的尾巴。B细胞抗体选择的尾巴定义了抗体的“类别”,也就定义了抗体的作用——有的负责标记微生物以便巨噬细胞吞噬,有的负责帮助大量其他白细胞到达现场。
§ 人类可以制造五类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D、IgA、IgM、IgG 和IgE。每一类都有自己专属的攻击人侵者的方法。
§ B 细胞及其装配的五类抗体武器库能够对几乎任何入侵者发起量身定制的刺杀行动。
§ 医生可以通过Ig来诊断疾病。如任何感染过HPV 的人的血液中都会出现针对HPV 的IgG 或IgM抗体。依据这一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血清阳性率研究来追踪传染病。
§ IgG是血液中主要抗体的领袖,约占全部免疫球蛋白的73%。它是唯一可以在怀孕期间穿过胎盘,从母亲传递给胎儿的抗体。IgG的技能包括可以激活补体级联反应,并且它能够像补体一样将靶点标记为“可食用”,任何被IgG 标记过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都会引来巨噬细胞。
§ IgE 在血液中的水平极低,只占全部免疫球蛋白很小一部分,但它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参与者。IgE 擅长刺激叫做肥大细胞(mast cell)的白细胞,每一个肥大细胞都装填着充满化学物质的颗粒,这些化学物质包括组胺(histamine),组胺能作用于血管,使血管扩张并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这种通透的状态使得很多白细胞更容易离开血液、对入侵者发起攻击。
§ 如果IgE 对某些无害的东西做出了响应(就像过敏反应那样),它就会变得很有刺激性,并可能是致命的。如果一个人接触了令他过敏的东西,他的皮肤就会变得发红、肿胀并出现发痒的斑点。这就是刺激性的表现,但它比过敏反应轻微,因为过敏反应剧烈得多,有时会导致呼吸道肿胀。
§ T细胞在胸腺(thymus gland)中成熟,是B细胞的一种补充,它可以找到并杀死已经进入人体细胞的入侵者。最著名的T细胞当数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了相同的目标:为细菌、病毒和任何其他敢于进入人体的物质精心定制刺杀方案。
§ B 细胞能够与人体中自由游荡的人侵者结合,但T细胞只能识别那些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或由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比如巨噬细胞或特异性B细胞)咀嚼后呈递给它的入侵者。
§ T细胞受体和抗体也有不同处,前者不用经历体细胞高频突变,来增强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这意味着如果T细胞一开始与靶标的结合能力较弱,是没有机会改进的,所以要启动T细胞的应答,还需要一些额外的受体。
第十章 疫苗:人类操纵免疫系统的胜利
§ 有6种可以引发持久的免疫反应又不会造成严重副作用的疫苗,它们各有利弊: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类毒素疫苗和重组疫苗。
§ 疫苗类型1:活疫苗。即减弱了毒性的活的微生物,它让免疫系统暴露在真实病原体的弱化版本下。减毒活疫苗可以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和比较持久的记忆,只需要注射一到两次疫苗就可以带来终身保护。减毒活疫苗主要的缺点在于微生物在它繁殖和变异的过程中,有可能再次变得致病;那些因为患有艾滋病或白血病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的免疫系统有可能无法抵抗减毒活疫苗,从而使疾病乘虚而入;活的微生物的运输问题,需要保证冷冻的供应链。
§ 疫苗类型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中的微生物已经死亡,没有了突变或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大多数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较活疫苗弱,这意味着灭活疫苗需要多次加强注射,才能确保产生持续的保护。
§ 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减毒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灭活疫苗。IPV 在阻止社区内的疾病传播方面比不上OPV,因为IPV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它不能在肠道中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虽然不会致病,但病毒仍然可以在肠道中繁殖,并随粪便排出。IPV 是二者中更安全的那个,因为它导致接种者患脊髓灰质炎的风险为零。所以,在已经消灭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国家,比如英国和美国,更安全的灭活疫苗才是标配。
§ 流感疫苗:流感病毒险恶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外观变异得极为迅速,我们的免疫系统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攻击目标,对制造流感疫苗也是一个挑战,因为一种流感疫苗无法覆盖多个流感季节。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年度疫苗接种计划,他们会选出下一年最可能会引起流感暴发的三到四种病毒,建议疫苗生产商制造可以覆盖这些病毒的疫苗。即提供针对特定年份和南北半球量身定制的灭活疫苗“鸡尾酒”。
§ 疫苗类型3: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选取微生物中引发免疫应答的那一部分来制造疫苗(无完整病原体)。亚单位疫苗可以针对单个抗原,也可以针对多达20多种抗原。这种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将疫苗限制在你所需要的微生物部分上,从而降低了任何无关部分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
§ 疫苗类型4:载体疫苗。载体疫苗是亚单位疫苗的一个分支,非常适合用于处理非常隐秘的微生物。载体疫苗中加入了一定剂量的斗篷,并在这些斗篷上缝了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标记,也有点像往隐形斗篷上扔了一把灰尘。这样做有助于身体识别隐秘的细菌,一旦被感染,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发现入侵者并中和它。这一技术在主要的儿童免疫接种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包括针对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和肺炎球菌的疫苗。
§ 疫苗类型5:类毒素疫苗。在白喉和破伤风等一些疾病中,细菌产生的毒素才是真正的危险因素。对破伤风和白喉来说,接种疫苗的靶标就是毒素。纯化形式的毒素被浸泡在甲醛中,以除去毒素原来的伤害能力,但仍能使其保持完好的结构,这样一来,诱导产生的抗体就能够中和真正的毒素。
§ 疫苗类型6: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本质上是让一种无害的微生物在表面呈现出目标微生物的表面标记物。以重组狂犬疫苗为例,需要先使牛痘病毒变得无害,然后再使它表达狂犬病毒的表面标记物。这有点像让牛痘戴上非常逼真的狂犬病毒面具,并且它在给免疫系统讲课的质量很好,让免疫系统知道了狂犬病毒的真实长相,但却不会带来任何风险。
第十一章 过敏:令你抓挠的知识
§ 过敏反应本质上是对无害物质(过敏原)——比如花粉、虾和青霉素——不合时宜的免疫反应。
§ 只要一提到过敏,我们就会想起花粉、宠物和花生,以及它们导致的流鼻涕和眼睛发痒。所有这些过敏反应都是由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由抗体IgE 推动。
§ 花粉过敏,也叫作花粉症(hay fever)。易感人群第一次遇到花粉,他们的免疫系统将其视为一种威胁,B细胞会受到刺激,产生大量针对花粉的IgE。新生成的花粉抗体在人体内游荡,并在遇到的每一个肥大细胞(一种免疫细胞)上落脚,意味着这个人现在对花粉“敏感”了。肥大细胞遍布整个身体,从肠道到皮肤再到肺,时刻准备着被激活。当他下一次徜徉在充满花粉的田野里,或者在美丽的花园里野餐时,他会马上掉进瘙痒、流鼻涕的地狱。这些症状的诱因是花粉与有IgE 附着的肥大细胞结合,就像拉开了手榴弹一样,使肥大细胞释放出导致过敏的化学物质。
§ “特应性”现在通常被用来描述具有遗传倾向的针对过敏原产生IgE抗体的现象。具有特应性的个体更可能有花粉症、过敏性的湿疹或哮喘。特应性的遗传十分复杂,我们不能通过审视某个人的DNA 序列就确切地说出他们会发病。因为其中涉及许多不同的基因,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和人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基因对健康的影响。
§ 过敏的速发相反应会即时发起攻击,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肥大细胞如炸弹爆炸般,使局部区域充满了快速作用的化学物质。最有效的当数组胺,其影响广泛,可以作用于多种组织。它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并渗漏、引起炎症并增加流向该区域内的血流。它还可以作用于瘙痒神经元,专门让我们感觉到痒。
§ 这些影响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取决于过敏原导致组胺释放的确切位置。以花粉为例,它通常可以进到人的眼睛、喉咙、鼻子和鼻窦;在这些部位,炎症和刺激会导致眼睛发痒、打喷嚏和流鼻涕。由食物引起的过敏则让我们体会到组胺给消化系统带来的乐趣——肚子疼和上吐下泻。
§ 一些异常的过敏反应的过敏源包括:运动,水,金属,冷,压力适中的皮肤接触,霉菌,等等。
§ 过敏性休克也叫作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一种可能致死的反应,可导致患者的气管收缩、血压直线下降。之所以过敏反应会这么严重,应当归咎于IgE和肥大细胞,肥大细胞会在整个人体内大量释放化学颗粒,引起过敏反应。随着全身血管开始扩张并渗漏,占血管内容物体积的50%的液体会在几分钟内渗人周围组织,导致没有足够的血液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以正确的速度向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液体的渗入让组织迅速膨胀,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喉部,就会使患者呼吸困难。如果又发生了气道痉挛,患者的氧气供应会被完全切断,情形会变得更糟。
§ 我们可以通过给肾上腺素来缓解已知的过敏反应,因为肾上腺素是一种能够松弛呼吸道和血管的药物。已经被确诊有过敏症的人应该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EpiPen)或类似的装置,即一种能够快速注射肾上腺素的超级简单的方法。
第十二章 自身免疫:己方火力的科学
§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系统攻击胰腺导致的。胰腺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总司令官,胰腺B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健康的胰腺能够调节胰岛素进入血液的速率,让我们的血糖水平始终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1型糖尿病中的胰腺损伤意味着胰腺B细胞不再分泌胰岛素,血糖水平可能会飙升到有损健康的高度,引起排尿频繁,且过高的血糖水平也会损伤机体内的微小血管,导致失明和坏疽等。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长时间没有进食,他血糖水平则会骤降,会由于缺乏能量而变得疲惫、开始发抖和冒汗。若不及时应对,低血糖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 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有90%患的是2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患者无法合成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是胰岛素水平低,或者是身体失去了对胰岛素的响应。不像1型糖尿病具有清晰的自身免疫性质,2型糖尿病是一个涉及饮食、遗传和免疫系统的复杂问题。在种种因素中,肥胖的不利影响最为显著。肥胖能够引发慢性、低水平的炎症,可能增加了免疫系统攻击胰腺的可能性,从而奠定了糖尿病发生的基础。
§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由免疫系统攻击髓磷脂中的蛋白质导致。髓磷脂是髓鞘的主要构成成分,包裹在大脑和脊髓神经元轴突上。一旦髓磷脂遭到破坏,神经冲动的传递就被阻断了,这会导致一系列症状的产生,比如麻木、麻刺感、肠道问题和视力问题。我们仍不知道免疫系统究竟是为什么把火力对准了髓磷脂,但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危险因素,包括缺乏阳光照射和维京人基因。
第十三章 无防御:生活在泡泡里的男孩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的病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IL2RG 基因发生了突变,所以这种疾病也被称为X连锁SCID(XSCID)。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被 XSCID影响,女孩由于有两个X染色体拷贝,所以从概率上来说,更可能拥有至少一个正常的IL2RG 基因拷贝。但IL2RG 基因突变并不是唯一一种会导致这种疾病的突变,XSCID 只占全部SCID病例缺陷的一半,另一半是由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 白血病是一种骨髓细胞的癌症,会使骨髓细胞无限扩增。从病程进展速度的角度来看,“急性”白血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慢性”白血病则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从细胞类型的角度来看,淋巴干细胞能够生成所有的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而髓样干细胞能够生成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骨髓细胞。因此根据受影响的细胞类型和进展的速度,白血病主要分为4种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淋巴母细胞数量迅速上升。淋巴母细胞是T细胞和B细胞的未成熟的前体细胞。这些未成熟的细胞不能对抗感染,它们挤在骨髓里,把正常细胞大量挤走,是导致白血病的原因。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下降,使患者容易瘀伤、面容苍白、感到疲惫,这就是 ALL 的典型症状。功能完备的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罕见的真菌感染。85%的ALL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孩子中,虽然孩子们患 ALL 的比例特别高,但是他们的生存率也很高,85%的患儿可以完全治愈,寿命与常人无异。
第十四章 癌症:致命“找茬”
§ 癌症戴着面具来掩盖自己的杀手身份,企图瞒过可能来刺杀自己的刺客—在人体中游荡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癌细胞的面具之所以如此令免疫系统信服,有一部分原因是它们曾经就是普通细胞。
§ 癌症的六大功能特征:
§ 第一,持续的增殖信号:普通细胞接到指令才会增殖,但癌细胞不需要这些指令,能够随心所欲地复制。
§ 第二,对生长抑制信号免疫:癌细胞忽略了停止增殖的指令。
§ 第三,抗拒细胞调亡:当细胞表现异常时,通常可以触发一种内部自毁机制,叫作细胞凋亡。负责这种自毁机制的一个主要基因是 TP53,如果该基因发生突变而不能再起作用,细胞就可以任意妄而不受到惩罚。(大象有20份TP53基因,而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只有一份。这么多的备份大大降低了大象细胞因失去 TP53自毁按钮而癌变的可能性。)
§ 第四,永生化:细胞拥有内部计数器,为它们一生可以分裂的次数设置了上限,对人类细胞来说,这一数字是60~70次。一旦癌细胞从计数器的镇压下翻身,它们就能永生化。
§ 第五,诱导新血管的生成:保障了不断生长的肿瘤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 第六,能够侵入组织以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 炎症是一个很重要的致癌风险因素,有数种涉及慢性炎症的疾病伴随着升高的癌症风险。这种现象似乎违反直觉——在一个免疫系统活动很活跃的地方,难道不应该降低癌症成功的概率?就好像增加了警察人数,结果却发现犯罪率上升了。
§ 炎症致癌的两种合理的解释,一是发炎的皮肤或肠道不能起到正常的屏障作用,反而使得环境里的致癌物渗透进来。二是,炎症涉及的几种化学物质能够引起肿瘤。实体瘤在快速肿大的同时,肿瘤的核心会离血管太远,不能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发生缺氧而使癌细胞死亡,混乱的死细胞从肿瘤内部释放出来,将白细胞招募到现场。于是,白细胞开始分泌促进细胞生长、促进新血管发育的化学物质。通常这在身体受伤的情况下是件好事,但在癌症的情况下,这些促炎性化学物质对肿瘤的存活非常有益,以至于一些肿瘤不会坐等免疫系统送来燃料——它们会亲自向环境中分泌一些类似的促进肿瘤生长的化学信使。
§ 一些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显示,市面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炎药物之一的阿司匹林对降低患结直肠癌、提高胃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明显效果。科学家推测积极结果可能是由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导致的——这也是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中十分有用的地方。血小板是促进血凝、形成止血栓子所必需的小块胞质。有人认为肿瘤细胞在血液中流窜时,会通过把自己包裹在血小板里来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通过干扰血小板的作用,阿司匹林可能能够破坏癌细胞用血小板屏蔽自身的能力,使癌细胞暴露在免疫系统面前。还有一种推测是,阿司匹林的抗炎特性可能能够抑制免疫系统产生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 溶瘤病毒的工作原理是在感染癌细胞后使癌细胞爆炸,不但杀死了癌细胞,还能够引起免疫系统的注意,让免疫系统接手,将病毒和肿瘤一起清除。比起其他治疗方法,溶瘤病毒疗法有很多好处:溶瘤病毒比大多数药物更具靶向性,而针对肿瘤的特异性越高,意味着它们对患者的毒性越小;癌细胞对溶瘤病毒产生抗性的可能性较小;溶瘤病毒能够在癌细胞中繁殖,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溶瘤病毒的应用挑战主要是如何将溶瘤病毒送入肿瘤而不在途中被免疫系统破坏。
第十五章 病菌杀手:瑟瑟发抖,非常害怕
§ 目前,埃博拉病毒只能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比如眼睛、鼻子和嘴巴)以直接接触受感染的体液(包括血液、乳汁、汗液、精液等)的形式传播,埃博拉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 埃博拉病毒似乎能够感染很多不同的细胞类型,而巨噬细胞似乎是首当其冲被感染的细胞之一。病毒以巨噬细胞为孵化器,传播得又广又远,能够感染从皮肤到肝脏等所有器官和组织。感染者体内有大量的病毒,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每天剧烈的腹泻或呕吐,免疫反应还包括快速、严重的出血。病毒似乎可以阻止受感染的免疫细胞走向成熟,使固有免疫系统不能向T细胞和B细胞发出警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死者甚至都未曾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列出了6种A类优先病原体—“对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的风险最高的生物/生物因子”。榜上有名的有埃博拉病毒(作为病毒性出血热之一)、鼠疫杆菌、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
第十六章 聪明的药物:免疫学炼金术
§ 干扰素是一个信号传导分子家族,被免疫系统用以开启细胞中的各种抵抗入侵者的基因。这些基因的大致作用是创造一种对细菌和病毒不利的环境,有效地“干扰”它们在人体内繁殖的能力。最终,基因克隆技术的出现,让大规模生产符合纯度要求的干扰素成为可能。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用不同类型的干扰素对抗各种疾病,包括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和一些癌症。
§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简称单抗)能够锁定某个特定的分子展开攻击,工作方式类似于寻热导弹。如果你想向某一类型的细胞输送药物甚至放射物,你只需要设计一种单抗,让它的形状与该类细胞上的独特标记物结合。你不必知道这些细胞所在的位置,因为单抗能够自己完成跑腿任务,不停地在人体内搜寻靶标。
§ 之所以会有多种多样的单抗,是因为单抗有两处可以修改:锁定什么样的分子和递送到什么样的靶点。在递送端,一些单抗基本没有任何装饰,它们的作用是给结合的细胞画上靶心,通过与天然抗体完全相同的方式标记细胞,吸引白细胞前来破坏。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它被设计用来锁定某些B细胞表面的高水平表达标记物CD20,可以为免疫系统标记出B细胞,用以治疗产生过量B 细胞的疾病,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癌症)。
§ 还有一些单抗经过修改,直接靶向肿瘤细胞,运输化疗药物。如赫赛菜(Kadcyla),一种尾部装载了化疗药物的单抗。赫赛莱锁定的靶点是癌细胞上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HER2),这种生长受体大量存在于某些类型的乳腺癌细胞的表面。如果赫赛莱结合了HER2,就能够阻断生长信号进入细胞。在阻滞细胞生长的同时,赫赛菜尾部携带的化疗药物负责杀死细胞。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与T细胞结合,阻止让T细胞失效的握手,使T细胞得以保持警觉,并能够识别及破坏癌细胞。
§ 然而,驾驭免疫系统来摧毁肿瘤绝非易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10% 的人在关掉免疫系统的刹车器之后会发展出自身免疫反应,包括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在内的症状可能波及身体的几乎每个系统。所以,使用任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都必须考虑到风险收益的平衡。
§ 人们在很多地方都开设了简单的抗生素突击课程,比如没有按疗程抗生素或者毫无必要地服用抗生素,这些举动都给细菌提供了完美的训练场,让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暴露于抗生素下,直到一部分细菌具有耐药性。健康从业人员还可以通过开具更广谱的抗生素——而不是针对目标微生物的特定抗生素——来增加细菌的抗药性。
事实上,防止抗药性的产生是不可能的——归根结底,我们是在与演化做斗争——因此,我们所能做的是尽享减缓抗药性的进展。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