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秩序
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几乎经历了从晚清改良到共产党胜利整个历史时期内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全部过程。 我把四川,尤其是成都的变化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 “从改良到革命”(1900一1916)、 “军阀统治”(1917-1936)、 “抵抗的政治”(1937一1945) 和“一个时代的结束”(1945一1950)。 每个时期各具特点,并对茶馆发生了不同的影响。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从改良到革命”(1900一1916)——重新打造茶馆
茶馆总是人们谈论政治的地方,各种社会集团试图利用它们为其服务。在那里,国家竭力实施社会控制,精英传播改良思想,普通民众谈论政府政策,发泄对现实的不满等。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军阀统治(1917-1936)——政治动乱中的茶馆
成都居民视茶馆的开闭为这个城市是否安全的某种标志。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注释[20]:
这五个军阀是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这一时期,成都前后也有五任市长,都是这些军阀下属将军。这时期的四川被人们 认为是中国最混乱的地区,但实际上在这个权力结构下,这几年的成都还相对安定。 但1932年,刘湘和刘文辉开战,次年又是邓锡侯与刘湘间的战争,都以成都街头为战场,造成自1917年以来的又一场大灾难。这些军阀疯狂征税,走私鸦片,控制经济。沉重的赋税负担、经济的不稳定,再加上土匪横行,使许多人变卖了田产到成都居住,从而为成都茶馆增加了新的客源。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从这个谈话中我们还可以得到更为重要的信息,即人们在政治斗争和权势转移中,失去文化认同的焦虑感。 过去籍贯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实际上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文化之根紧密联系。这个共同的根基可以帮助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中求生存,并与其他文化进行对抗。 在清廷覆没之后,政客和精英发现籍贯可以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不过,籍贯问题虽依然重要,但观念已开始发生变化,人们不再珍视和忠诚于籍贯,而无非将其用作争权夺利之工具。 这段在茶馆的关于籍贯的谈话,揭示了人们对民国初年动乱和政治不确定性的困惑和失望。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抗战把抵抗的政治也带入到茶馆之中,各社会集团和政府官员以茶馆作为宣传爱国和抗日之地,在那里贴标语、海报、告示,并监督演出和公众集会。茶馆实际成了一个 “救国”的舞台。 茶馆中谈论的话题也多与战争有关,关于前线的消息更引人注目。顾客就英勇的抵抗、日军的残暴、战争的严酷等发表意见。虽然人们仍然到茶馆里去度时光,并为此遭到精英和政府的批评,但是他们已很难逃出战争的阴影,不可避免地被推到政治舞台上。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然而战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
其实茶馆中的悠闲不过是成都社会的表面,实际上战争已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人们仍到茶馆戏园看戏,但所看节目与以前已大不相同。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战争无疑是茶馆议论的主题,人们既对国运担忧,亦能在茶馆中得到鼓舞。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当官方动员民众时,也力图以国家利益之名,控制人民思想,发动了所谓“精神总动员”,推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观念,反对“醉生梦死”,力图“纠正分歧错误的思想”,“革除苟且偷生的习惯”。 如果说“精神总动员”的实质在于思想控制,那么“新生活运动”则着重行为规范。它以儒家教条来教育民众。 就这样,政府运用传统观念,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战时茶馆也被政府用作公关的场所。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甚至外国组织也意识到茶馆对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政府如此大规模的政治宣传,可谓史无前例,显示了其高度组织化和控制力。在茶馆里,顾客所看到和听到的是官方希望他们看到和听到的。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新剧、贴在墙上的领袖头像、标语、公约等,营造了怎样一种浓厚的政治气氛和新政治文化。这样,国民党通过战时的宣传,成功地扩张了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政治控制。因此从表面上看,茶馆生活仍在继续,但是在相当大程度上,由于民族危机和政治导向,这种生活不可避免地改变了。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从本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茶馆里实际上存在三种不同的政治:对一般大众来讲的平民政治、改良者所推行的精英政治,以及对政府而言的国家政治。 这样,茶馆中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复杂的政治表现。 在茶馆里,民众力图表达他们的政治声音,进行政治参与,但又被精英和国家的话语霸权和国家机器的暴力所压制。 精英则试图按照他们的政治意图,对茶馆进行改造,通过改良来施加他们对公共政治的影响。他们摇摆于民众和国家之间,时而依附国家权力,实施针对民众的茶馆改造;时而代表民众,发泄对国家过多控制的不满。 而国家在茶馆中扮演的角色也是综合性的,它对民众政治总是打击和压制,而对精英政治的态度则取决于其是否与国家政治相吻合。 这三种政治共存,相互影响,此消彼长,从而使茶馆这个政治万花筒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奇妙多端。 引自 第10 章 秩 序——公共空间的政治.................... 441
57人阅读
阿雾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7 章 堂 倌——艰难环境中的挣扎生存................ 327
本章揭示了一些重要经济文化现象:第一,“茶博士”怎样利用他们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服务技巧,...
-
第8 章 讲 茶——超越国家的控制...................... 377
在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常将茶馆作为解决争端和纠纷之地,称“吃讲茶”或“茶馆讲理”...
-
第10章 秩序
-
第11章 结论
本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这个研究对茶馆生活进行综合分析,显示人们怎样利用茶馆作...
> 查看全部2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