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大欢喜》第五幕(共四场)
之前不太明白罗瑟琳出了王宫之后,为什么不与父亲相认?是因为担心宫中追捕,有危险吗,或许。如果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她只有通过乔装才能增加恋人之间扑朔迷离的情趣,如果一开始就揭示身份,奥兰多就不会让人感觉如此真诚,而且菲苾也不会经历情感波折最后确定爱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罗瑟琳乔装是必须的。同时,众人抵达的森林好像一个天然的屏障,得到眷顾的地方。相对于皇宫而言,森林是理想世界的存在,自动阻隔了人世间那些纷纷扰扰。莎显然更爱这里,自从两姐妹逃离皇宫之后,场景基本都转移到了森林。
小丑试金石的出镜率不低,他甚至赢得了自己的爱情,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小丑大概是一座移动的剧场,他的身份决定他需要带着面具,控制他的言行,装傻、戏谑,亦幻亦真的感觉很难让人真正认识他。人们往往会忘记小丑同时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剧中他向村女奥德蕾求婚,发生得突然,说话颠倒反复,驳斥自己驳斥旁人。奥德蕾没有什么主见,暗恋奥德蕾的村人威廉也唯唯诺诺,所以相比之下主动提出请求的试金石就显得坚定。小丑的冲突感在于这个角色不再保持对真实的距离,主动进入俗世生活,他之所以能如愿,或许在于他精心挑选了一个不懂得反驳的对象,奥德蕾似乎像个被操控的傀儡。小丑得到了一个安身之处,但和另三组因爱结婚的情形不同。
剧中两个坏人的转变几乎就在一瞬间。奥列弗先与弟弟和解,后因爱上伪装成乡女的西莉娅愿意散尽家财;宫里那位弗莱德里克没有出场,借三兄弟的老二贾奎斯之口完成了他的任务,弗莱德里克在抓捕的途中,到达森林边界时(注意边界,进入森林即进入另一个世界,需要放弃从前被欲望缠身的自己),遇到神秘高人,顿悟前尘,自愿舍弃荣华富贵,将爵位交还兄长,将罚没的土地归还。忧愁的哲学头脑杰奎斯听说有新的悟道者,欣然前往,他排斥的是物质欲望本身(不过,如果是这样,在老公爵在位时他又如何能成为大臣)。坏人被善念化解,得到了救赎,锦上添花,这是童话般的处理方式,把结局放在高光时刻。良好的意愿,完美的收场,“请各人找各人的快乐”,皆大欢喜。
特别值得关注第二场、第四场的群戏,排比重复起到了强化效果。罗瑟琳引发误会,需要解除误会才能得偿所愿,而她在解除误会时,没有直接揭示,而以“假如……愿意否”连续发问。确定的答案意味着坚定的意愿,也更让罗瑟琳能够体面地做回自己。罗瑟琳的自尊心无处不体现。试金石给杰奎斯讲述的关于谎话的七次演变,临了还call back了“假如”,个人评为全场最佳,集巧思、讽刺和现实性于一体。
结尾主司婚姻的许门为众人献赞歌,点评了新人的爱情:奥兰多/罗瑟琳-患难不相弃;奥列弗/西莉娅-同心永系;西尔维斯/菲苾-宜室宜家,莫恋镜里空花;试金石/奥德蕾-形影相从(似乎验证了此前的想法)。最后,收场白的工作交给了罗瑟琳,把“假如”的问题交给观众。小丑在这里放一次假,不用再从头到尾娱乐大家,实际上试金石被两姐妹从皇宫带出来,他也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假如他还在皇宫里,他不配有任何愿望。莎士比亚似乎在向“假如”许愿,希望这众多“假如”可以发生,所以现实大概站在了另一面。
就像原著标题As you like it,如果你喜欢它。如果你喜欢这个虚幻的童话,想要得到欢喜,那么可以像弗莱德里克、奥列弗那样改过自新,也可以像罗瑟琳、奥兰多、杰奎斯、试金石那样追寻真正的自我。追寻不是争夺和霸占,美好的结果会在追寻的过程中不期而至,这或许是莎士比亚想要表达的某种意图吧。
果核抓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皆大欢喜》第三幕(共五场)
亚登森林里的年轻人们正在上演爱情攻防战。 一组是奥兰多与罗瑟琳。陷入爱情的奥兰多为罗瑟琳...
-
《皆大欢喜》第四幕(共三场)
杰奎斯喜欢到处找人对话,忧愁的他很熟悉忧愁,这次他找了“可爱的少年”罗瑟琳谈忧愁。分出...
-
《皆大欢喜》第五幕(共四场)
-
《驯悍记》序幕(共两场)
序幕展开于荒野的一家小酒馆,一个没落的贵族后裔斯赖打碎了一只杯子不作赔,与酒家女侍纠缠...
-
《驯悍记》第一幕(共两场)
《驯悍记》讲的是戏中戏的内层剧本,即伶人戏班演给斯赖的那出剧,斯赖是《驯悍记》的直接观...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