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之误
此书校勘忠实底本及参校本,不以理校。然底本为明刊本,参校诸宋本又多残帙,是以讹误时出。《前言》中提到南宋麻沙本《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斥以“分类多不伦,必是坊贾所为”,诚然。不过即便如此,其为宋本之事实则毋庸置疑,然则其校勘价值亦不容忽视。不将此列入参校,似为失误。其实,《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异文颇多,披沙沥金,亦足以参证。 47页《京师送王颐殿丞》:“忆游长安城,皆饮母卿宅。”“母”各本皆然,而应作“毋”。“毋卿”乃长安毋清臣。东坡《再跋醉道士图》及之。
75页《王女窗》,“王”应作“玉”。“玉女窗”乃嵩山景观。
93页《次韵子瞻病中赠提刑叚绎》,“叚”,各本皆然,应作“段”,此诗乃和东坡《除夜病中赠段屯田》诗也。诗中“能于王事余,时作楚辞乱。臂如近膏油,未肯忘濯盥。”“臂”字于此意义未当,《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六作“譬”,是。
108页《褉亭》,“母令仲御歌”,“母”应作“毋”。
109页《和见寄》,自注“李公择自吴兴移齐南”,“齐”,《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作“济”,是。
134页《饮饯王巩》,“危坐看君浮太白”,“太”,《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作“大”,是。
137页《送转运判官李公恕还朝》,“昔游历下今梁宛”,校勘记曰:“‘梁宛’,蜀藩刻本作‘梁苑’。”实应以“梁苑”为是。《类编增广颍滨先生大全文集》卷三七录此诗亦作“梁苑”。《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睢阳即商丘,宋之南京应天府。其时苏辙于此任官,诗中多以“梁苑”指代此地,如《送梁交之徐州》:“风流孰似梁王苑”;《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二首·其一》:“梁王宫殿归留钥”;《和子瞻自徐移湖将过宋都途中见寄五首·其五》:“梁园久芜没,何以奉君游”;《次韵张刍建议宴集》:“梁园坐啸囹圄空”。
344页,《凤硃石砚铭》。“硃”,底本实作“咮”。东坡砚亦名“凤咮”。文中“硃”亦皆当作“咮”。
433页,《祭王虢州伯剔文》,“伯剔”,校勘记曰:“蜀藩刻本作‘伯敭’。”实以“伯敭”为是。伯敭名廷老,东坡有《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