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a。佛表意业修法,佛表实质的存在。 b。文殊表语业修法,文殊表破第一生命的执著。 c。普贤表身业修法,普贤表立第二生命的存在。 实质的存在,意业修法的鼎盛,正表示中国是个实质性的原生性民族。普贤所表之立,双立正表示中国今日正进入大建设的时 代。崇扬普贤的身业修法,正好令中国昌隆富强。此一身业修法又与中国传统的大学之道相符合,儒家、理学、佛家、禅学,汇入华严大教海,华严之富贵正预知未来中国之荣景。 C。结论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轴,在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①的中轴线上。修、齐、治、平的工夫,正是两千 五百年来,中国儒家思想的具体实践。而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则由佛法所接棒。 事实上,在修法中,此八部大学观,正好是身、语、意三业修法的扩大,而修、齐、治、平正是普贤菩萨的身业修法。当今之世,世人浮于科技与财富,沦丧了人性,欠缺了正、诚、格、致的陶冶。而正、诚、格、致的陶练,更需要修、齐、治、平的基础。因此为了免于世风颓废,推动身业修法有其急迫性。 在儒家的修、齐、治、平观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所以修身是一切的基础,因此而有“淑世”之格言为天下式。而正、诚、格、致在传统的中国里不够清楚,而有佛教的盛行,用以弥补文化上的此一空缺。从修向平的方向是个人的自 ①《大学》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引自第48页
3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