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库存与服务水平
当门店为了应对缺货而多备20%的库存时,零售商的仓库认为门店多备的20%是销售需求,因此会基于120%的需求进行备货,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安全库存,最终仓库可能就要多备40%,这样的效应会延续到生产商这里。这就相当于传话的人越多,信息越失真。为了管理牛鞭效应,上下游需要紧密配合,同时共享数据。在传统的模式下,渠道商依据零售商向自己采购了多少货来判断自己未来要备多少货,生产商根据渠道商向自己采购了多少货来判断自己未来要备多少货。这样线性的方式会把需求信号层层放大,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手段和工具,可以直接与下游协同,获取它们的销售数据,进而进行终端的销售预测,再驱动自己的需求计划,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来减少库存,笔者服务过的游戏设备品牌任天堂,它在北美的销售公司与北美几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GameStop、Target、沃尔玛、亚马逊)建立了高效的协同预测补货系统,应用联网的数据交换系统,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销售数据同步机制。每周一早上分析这些门店的销售情况,结合这些零售商仓库、门店的库存水平,制订这些零售商的补货计划。同步根据自己的库存情况,计算应该从日本总部采购的数量。如果发现有零售商销售速度变慢,市场部门会联合零售商的商品部门一起制订促销计划,一起进行销售促进。国内不少领先的品牌商也在通过渠道商协同管理系统,获得渠道商甚至零售商的商品销售数据,观测终端的水量大小,来计划自己的供应,做到真正的以销定产。甚至连笔者服务过的一家医药试剂生产企业,也通过建立渠道管理系统,掌握渠道的进销存情况,指导自己的生产计划。 引自 第6章 库存与服务水平
84人阅读
夏小树非常有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六章 库存与服务水平
-
第八章 全渠道零售与供应链
全渠道不仅要预测门店的销量,还要预测线上客户的购买量,同时预测这两者的占比。由于客户购...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