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引自 征圣第二 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矣。 引自 宗经第三 至于根柢盘固,枝叶峻茂,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唯旧,而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 引自 宗经第三 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引自 宗经第三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镕经旨,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引自 辨骚第五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跃。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晢之能:此其所同也。 引自 明诗第六 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唯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 引自 明诗第六 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 引自 乐府第七 【纪评】词高理硫,才士之华藻;意荣文悴,老手之颓唐。惟能文者有此病,此论入微。 引自 杂文第十四 夫文小易周,思闲可赡。足使义明而词净,事圆而音泽,落落自转,可称珠耳。 引自 杂文第十四 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疏,斯固总会之为难也。或有同归一事,而数人分功,两记则失于复重,偏举则病于不周,此又铨配之未易也。 引自 史传第十六 然俗皆爱奇,莫顾实理;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至于记编同时,时同多诡;虽定、哀微辞,而世情利害。勋荣之家,虽庸夫而尽饰:迍败之士,虽令德而常嗤。吹霜煦露,寒暑笔端,此又同时之枉,可为叹息者也!故述远则诬矫如彼,记近则回邪如此;析理居正,唯素心乎! 引自 史传第十六 至于寻繁领杂之术,务信弃奇之要,明白头讫之序,品酌事例之条:晓其大纲,则众理可贯。然史之为任,乃弥纶一代;负海内之责,而赢是非之尤: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引自 史传第十六 博明万事为子,适辨一理为论。 引自 诸子第十七 故授官选贤,则义炳重离之辉;优文封策,则气含风雨之润;敕戒恒诰,则笔吐星汉之华;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此诏策之大略也。 引自 诏策第十九 故位在鸷击,砥砺其气,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者也。 引自 奏启第二十三 采故实于前代,观通变于当今;理不谬摇其枝,字不妄舒其藻。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宜练于兵,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引自 议对第二十四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引自 神思第二十六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引自 神思第二十六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引自 神思第二十六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引自 神思第二十六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引自 风骨第二十八 若夫镕治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莩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 引自 风骨第二十八 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 引自 通变第二十九 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条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常弄闲于才锋,贾余于文勇,使刃发如新,腠理无滞:虽非胎息之万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引自 养气第四十二 水停以鉴,火静而朗。 引自 养气第四十二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引自 物色第四十六 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引自 物色第四十六 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 引自 物色第四十六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引自 物色第四十六 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 引自 才略第四十七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引自 知音第四十八 形甚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 引自 序志第五十
18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