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但是,小家伙,想象一下真正的孤独:你不认识任何人,不和任何人说话,没有人看见你,他们只会把目光移开。人是无法生活在这种完全的孤独状态下的,因为这样活着与死去无异。我们内部的一切都是指向他人的,语言指向他人,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这也是内部最深处存在的东西即自我。只要自我存在于有别人在的空间,哪怕只是收音机里的声音、电视上的面孔、书里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就都有意义,都能有意义地活着。但是,因为自我是面向他人而构建的,如果没有其他人,那自我只能通过意志来维持,而自我的意志不过是希望他人存在的意志,因此,如果一丝希望都没有的话,自我迟早会灭亡。 如果没有牵挂的人是反常的,那么自杀也是。有多少人选择自杀,就有多少种自杀的理由,但所有自杀行为的共同点是,自杀者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变得毫无牵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某种牵挂之外的事物占据了上风,使得他们无法接收到活下去的需求。这种依恋无能往往是暂时性的,因为这种内心的黑暗,这种无法打动或穿透的灵魂上的僵硬,我们通常称之为临床抑郁症,这是一种状态,十分严重但并非不可改变:就算是黑夜中的灵魂,也有迎来黎明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但自杀者除外,对他们来说,黑暗和痛苦如此强烈,即使确信事情会好起来,他们也无法忍受下去,甚至就算看到自己的孩子,也不足以抵消他们对于最终的黑暗与死亡的渴念。 引自第86页
5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