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和大脑
个很好的例子是植物和动物间的“性”。大多数的花儿用花蜜或花粉奖励给它们授粉、帮助繁殖的昆虫”。有一个例外是善于欺 骗的兰花。这些兰花的策略是模仿雌蜂的轮廓和气味,来吸引感觉 系统和神经通路已经进化成寻找这种形状和味道的雄蜂。雄蜂会试图与这些花交配,这样就会沾上一些花粉。最后,雄蜂终于意识到交配的对象并不是一只雌蜂,便只好飞走了。这只雄蜂还会被下一朵兰花蛊惑,这时它携带的花粉就会给这朵兰花授粉,同时还会从第二次认错的“雌蜂”上沾起更多的花粉,再传递给自己将要临幸的下一朵“骗子”兰花。最终它还是会找到一只雌蜂,虽然这是一个挺艰难的过程。乍看之下它浪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为什么这只雄蜂会这么笨呢?要想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将雄蜂被雌蜂吸引这件事当作一个信号检测的问题。动物 (或者试图模仿某种动物的植物)会向外部释放一组刺激让对方判断自己是否为合适的配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者动物可以做出两种正确的决定:接受这个适合的配偶,或者拒绝这个不适合的配偶。犯错也是必然的。在信号检测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虚假警报(错误地识别了不适合的个体作为配偶),或者错漏(错误地拒绝了合适的配偶)。如果是你,你宁愿犯哪种错误呢?答案当然取决于每个错误的成本。如果可能的配偶遍地都是但与一朵花交配却成本高昂,那么就最好有一个对配偶的高识别阈值,即使这样做会错过一些与真雌蜂交配的机会。但如果像兰花蜂一样很难找到交配对象,而且被一朵兰花色诱也没什么太大的代价,那就最好是降低这个接 受阈值。当你最终遇到了一只雌蜂,你绝对不想错过它,就算被几朵兰花迷惑又如何呢?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只蜜蜂被一朵兰花吸引时,会觉得荒谬不已,但当我们全方位地了解蜜蜂的生活背景后,这个决定就是完全合理的。被花朵蛊惑的成本远低于由于对性审美过于挑剔而错过真正的雌蜂所带来的巨大代价。 最后,如果跟带有某个“感觉利用”特征的求爱者交配确实会导致选择者付出巨大代价,那么选择者就会进化形成对这个特征的新反应一大概就是没反应吧。也就是说,被其感觉利用的那个感觉偏差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化,雌性可能会不得不放弃一些喜好,而转去发展一些新喜好,而这些新喜好能可靠地找出追求者的一些重要品质,也就是能成功增加后代数量的品质。 引自 美和大脑
8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