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谷
秦朝的时候,基于对历史的不同诠释,在国家政策方面,学者们各执己见,为此秦始皇很恼火。他的解决办法是,公元前211年,几乎烧掉了帝国所有的书,并把460名学者一起活埋了。一些当代学者怀疑这次集体活埋事件是否真的发生过,但是它在接下来的朝代历史里有记载,而且至少早在唐宋两朝,人们就已经在坑儒谷里建了祠堂,以纪念这一事件。 这里没有什么可看的。在村子昔日的西门附近,有两棵巨大的槐树,标志着那座祠堂的位置——可是就连村子里的老年人,对那座祠堂也都没有印象了。他们所能记得的只是一些年前,有一队历史学家来了,发掘出了一尊学者像。那尊学者像后来被他们搬到临潼县博物馆去了。 村子南面有一个长500米、宽100米的盆地,上面长满了麦苗。村民们说,这个盆地过去是一个沟,后来被填满了。尽管了解当代学者的观点,我还是上了一些香。回主路的路上,司机告诉我说,“文革”期间,红卫兵们很喜欢提示知识分子坑儒谷的存在。 引自 第九章 走过销魂桥
37人阅读
qfwfq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高鹤年与圆光寺
五台中最高的一台海拔将近2400米,被称作大顶或观音台。隋朝的时候,人们在大顶上建了一座寺...
-
灞陵隐士韩康
另外一位曾经住在灞陵的隐士是韩康。公元二世纪,韩康住在这里,靠采草药为生。他在长安卖草...
-
坑儒谷
-
太白山与苏联潜水员
告诉我有关太白山的事情的那位道士说,要到顶峰,得爬四天。除非盛夏,否则几乎没有人去爬太...
-
太白山隐士:鬼谷、谷春和孙思邈
与太白山有关的第一位隐士是鬼谷。公元前四世纪,他曾经住在这里。尽管鬼谷喜欢隐姓埋名,但...
> 查看全部2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