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随笔】看萨金特画画真是明白了什么叫“你必须用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颜料和媒介剂 萨金特使用的是瓦萨里古典油画颜料,在同时期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也是使用这款颜料。萨金特非常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曾使用过的大地色系色调(大地色系指的是“任何含有泥土棕色的颜色”,一般指棕色、米色、卡其色这些具有大地色感的“中性色”)。所以在他通常使用的颜色谱系中,大地色系也会占主导地位。这些中性色可以通过混合两种互补色或将纯色与纯中性色结合来创造。纯中性色包括白色、黑色和所有的灰色,大地色系可以创造一个温暖、自然友好的色调氛围。 萨金特经常使用颜色是铅白色和锌白、镉黄、土黄、朱红、土红、大红、氧化铁红、琥珀色、玫瑰红、赭石、生褐、熟褐、铬绿、群青、普鲁士蓝、钴蓝、象牙黑。他用于调节肤色纯度的颜色有铅白色、玫瑰红、铬绿和象牙黑色。 萨金特在白色中混合大量树脂媒介,也使用较多的蜡作为增厚剂。 “多挤点颜料,不要心疼。”有一次指导学生时,萨金特把调色板中剩余的颜料全部刮掉,然后挤出了几乎能够画十幅画的颜料。 画笔 “这些画笔不行,怪不得你的画像用羽毛画上去的。”萨金特如是说。“优秀的国笔可以让大量的颜料发挥作用,需要在画画时突出笔触的质感。”萨金特也会精心地保持画笔的清洁。 引自第46页 多挤颜料!不要心疼!
笔似乎是猪鬃笔居多,硬毛。
想起之前刷短视频看到的列宾美院的画法,用长毛笔旋转笔身着上颜料比较易上厚且有美妙的肌理,但萨金特显然用的不是这种画法,而是非常肆意洒脱,颜料肌理也比较直接
绘画过程 研究绘画的对象 萨金特给他的学生所提到第一条建议就是: “画肖像画时不要选择朋友做模特。因为画自己的朋友时,朋友最关心得是画得像不像,这会让你束手束脚。作画时你会经常受影响,无法在细节上打磨画作。” 1。画前速写准备科学地训练透视和解剖基础造型对写实绘画用笔塑造形体的准确精练至关重要。同样,萨金特也认为学习绘画基础期间,一些科学系统的训练是必须的。 抓住对象的本质,并专注于它,而不被不必要的细节所困扰。 萨金特开始画一幅油画之前,通常都会根据画里的元素用铅笔或是水彩画多张主题的速写草图,研究、熟悉对象,尝试捕捉灵感。在开始作画时,需要将画作中不必要的部分删除,如此才能自如地画出好的作品。 萨金特对学生这样说:“在同一题材上不断地画,要画‘100幅’,同时用各种大小的画布来画,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捕捉自己的灵感。” 萨金特还表示,草图的数量再多也无妨。要画出更多的草图,让你的感觉保持敏锐,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素材,而不是用照片。 在作画时想突出作品的细节以及神韵,必须在作画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和练习。 萨金特表示:“艺术家首先需要找到画作的结构,然后在细节上慢慢打磨。像创作雕塑一样创作绘画作品,首先找到大形体、大角度和突起的面。” 萨金特创作前会画大量的素描,大部分是轻松的表现,以帮助他日后的绘画。 2。用碳条起稿 在肖像人像创作前,萨金特习惯在画布上做一层中冷灰底子。 当开始绘制一幅油画时,先用碳条描绘出人物的头部,然后用湿布涂抹画面,将画面刷成某一种灰色,碳条的框架在灰背景上印出作品的结构,此时再正式创作。 引自第48页 油画创作步骤 1,从快速平涂开始绘画开始时需要用松节油混合颜料涂抹人物的头部,此时先不必关注人物的五官。再将人物的头发以及衣服的调子确定。萨金特一旦在准备好的画布上作画,就会用大画笔用松节油大量稀释颜料再开始画第一层。描绘画面的主题,直奔主体,并很少勾画轮廓线。他将主体形状松散地铺开,使背景和主体之间的界限保持灵活。 萨金特一般会用亚麻油来调自己要画的暗部颜色,用罂粟油调画面的亮部颜色,以不同色调的冷暖颜色,来定义块面。在画布上描绘出人物大致的形体,对细节不必太过重视。用形体来描绘画作的边界,而不是用线条。用大量的颜色来绘制作品的“面”,每一个色块都应当用大笔触来描绘,在创作时不要“揉和抹”。 他作画时最先使用大画笔,然后在画的中间阶段用小画笔,然后再用大画笔收拾完成:开始大笔铺开,中间阶段小笔深入,最后大笔调整。 引自第50页 2。多挤点颜料开始深入绘画 萨金特表示:“如果画笔每一次描绘时都只用少量的颜料,这样会让你束手束脚,画作就显得不够成熟。”创作时萨金特会用大画笔涂刷很多厚颜料。“颜色越饱满厚重,色彩也就越丰富。”萨金特绘画前期起稿速度很快,甚至看起来有些乱。当开始调整时他会非常专注,在落笔时经常在空中停顿,仔细地思考落笔的地方,考虑成熟后再下笔。他的画作大部分都是一两个小时完成的,好就好,不好就重画。等画面最终达到自己的要求后,他会等画面逐渐干透后,再对画面进行微调。 3。用中间调子塑造形体 一幅肖像绘画之初,萨金特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用中间调子画人物头部的大块面体积,就像画一个苹果,也如同在做雕塑。由于绘画的形体和轮廓可以修改的空间较少,因此绘画有着比雕塑更高的要求。 4。形体结构光感空间 通过研究解剖来画活模特,萨金特在一开始不会机械地刻画五官,他采用类似委拉斯凯兹的整体空间的观察方法,用精准的中间色调构建大的形体结构光感空间。很少有画家像萨金特那样能够鲜活生动、细致入微地表现对象的嘴部。许多肖像画家会机械地描绘嘴部从而使人物缺乏生机,而萨金特画中人物的嘴部往往惟妙惟肖,与面部调子融为一体。萨金特的画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额头、颧骨、眼部等部位,以这些部位的肌肉来传达人物的特征。他的画经常在尚未描绘五官前,整个人物的形象已经被塑造完成。在刻画人物的面部形象时,嘴部和面部的很多细节已经展现雏形,他只需仔细地描绘出眼窝、鼻子、额头的细节,就可以完成人物的塑造。用萨金特自己的比喻来说一好比把一只煮熟的鸡蛋放进蛋杯里。 引自第52页 5。退后观察 萨金特在空白的画布上塑造出对象的头部,每一个作画步骤都会使人意外。在作画时他会将画架放到模特的身边,然后仔细观察,这样就可同时看到画面和模特的全貌,然后再上前调整画面。他在画室里来回走动,如此就能够用一样的光线、一样的角度、一样的距离看到画面和模特,这样的绘画过程可以让他快速捕捉画面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也能够明确人物的形体和各种体积的色块。萨金特也让学生们仔细地观察光线是如何经过面部的颧骨,转而融入背景的。 6。笔触精准减少废笔 萨金特试图在每一笔中都体现对象形体的本质:毛皮的质地、丝绸的光泽或者花边的复杂结构。当画者遇到瓶颈,就应多看、多临摹,在绘画中要保持多思考,多观察,少动笔。要使每一笔都精准,萨金特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需要在每一个方面都足够凝练,用足够的自控力、用最少的笔触来描绘和渲染自己的画。”他非常反对在画中有过多无意义的笔触,必须要非常自如又凝练地运用笔触。古典时期写实学院派绘画系统性的训练使得萨金特技进乎道,高度熟练的技术孕化为精炼传达敏锐艺术感觉的能力。 引自第52页 7。肖像画的尺寸 萨金特指出创作肖像画要比真人比例略小一些,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画作,减少画面中的人物失真。在作画时笔触可以略微大一些,这样在后期还可以做微调;人物的轮廓和背景灰度结构处留出一些空隙,以便用灰色塑造向侧面和向后的形体转折结构。 8。简化色彩明度色阶,使用饱满的大色块精确把握调子的真实性 随着萨金特调色盘的颜料逐渐被用完,画布上的人物变得逐渐清晰。他用笔从不拖沓,在亮部和暗部的色彩对比中,总是显得非常厚重和通透。他的画作主要以客观准确为基础。萨金特提道:“越是微妙的过渡越是要求你做到对真实调子的精确把握。假如想要绘制一个相对透明的部分,就需要将调子调成透明的。不要试图通过扫几下枯笔去表现,这是比较肤浅的手段。色彩的感觉是一种天赋,但是对明度的观察,则需要对眼睛的训练,这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萨金特对光的把握令人称道,色彩的准确更是无人能及。对明度的准确运用,是画作显得逼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要把看到的每一个明度都画出来,而是将相似的区域分成组,并简化画面的明度结构。萨金特如是说:“如果画家有足够的耐心,他的画面总会形成一种结构。在创作时可以多做这个练习一经常画头像而不画五官。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就能逐渐地对画出头部整体的体积块面有所了解。” 引自第54页 9。轮廓形体的虚实萨金特画中人物虚实边缘线的变化,也是画面的亮点。他的绘画轮廓收放自如,节奏大开大合,张弛有度。对造型的轮廓处理往往体现了一个画家的风格。古典写实主义造型的轮廓线用笔较为严谨而清晰:印象派或表现主义绘画的轮廓往往显得轻松潇洒或强烈饱满。一般较为紧实的边缘处理容易引起注意,通常用于作品中的焦点;较为虚蒙的边缘处理看起来更模糊,通常用于作品中的非焦点处,如背景。形体的松紧是一对矛盾点,调和矛盾的方法是辩证的,抓住要表达的艺术本质才能使主次清晰而气韵贯通,气韵贯通才能松紧自如、张弛有度。萨金特这样有着超人智慧与能力的艺术家,可以同时展现对画面收放融合的把控。 10。最后点出的五官表情 萨金特用油彩一次性画法的技法,他的肖像画创作大概分成三个部分:碳条绘制底稿一用薄彩绘制画面关系一厚油彩塑造形象。这个方法虽然简单却很实用。在接近完成时,萨金特仍不会绘制人物的五官,他指出一幅画中头部是视觉重心。绘制到最后他会对整幅画再三观察,然后小心地添上几笔,让描绘的五官就像显影一样被呈现出来。萨金特无法接受一幅画没有被仔细地观察和推敲就直接完成。 11。拥有开放的艺术认知萨金特力求每个笔触都能最好地概括和表达对象。他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好的作品或许费尽巧思,有些好的作品或许只是因为画家的本能。萨金特的作画理念提倡技巧须服务于艺术,学习大量的技巧最终是为了作品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以此来更自由地表达精妙深层的艺术。 萨金特肖像画技法的特征是在准确地捕捉大的空间形体结构和色调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以点睛之笔呈现出生动的五官表情,最后才传递出鲜活的人物性格。 引自第57页 “注意观察,肖像表面颤动的光。” 海内曼一开始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深意,萨金特的笔触意图明显,学生还是没法看清老师是怎样绘制出人物头顶的头发。初看画面的光影有很好的效果,整体结构如同一个圆角盒子般确定而简练,色调却冷暖交织微妙难言。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中间调子上,是那些中间调子承载着光线转向了暗部。”萨金特通常一边示范绘画一边教学解析,他会尽量保持形体结构的块面明确简洁,总是大胆地简化画面,用一支大画笔覆盖整个面部的大色阶,然后他微笑地看着惊愕的学生们。“用大色块肉色的中间调铺开整个面部肤色,再用冷灰切割转折结构。”海内曼还从中认识到了起稿阶段的重要性。开始起稿时的错误,往往随着绘画的推进而越加难以弥补。萨金特认为,如果画面内在的构成结构有问题,只做表面的修改将是徒劳的。萨金特使用正确的步骤可以连续一周画同一肖像而不返工。 引自第63页 一次性画法 萨金特的油画以一次性画法的技法而闻名,他的油画作品基本都是使用此技法,在颜料未干时持续作画,画得不满意时就用刮刀把颜料刮去,随后用不透明饱满的颜色再次绘画,画面由于多次刮色修改的积累使形体无形中变得丰厚而含蓄。 传统意义上,油画作品只有在前一层颜料完全干燥后,才会使用新颜料进行刻画或修改;这种干燥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颜料的厚度、颜料类型、各自的干燥时间和空气的湿度。相比之下,使用一次性画法时绘画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域反复修改。有别于传统油画技法,在绘画过程中新颜料将会直接被覆盖在先前未干燥的颜料上,这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因为后续颜料需要在先前颜料干燥之前进行覆盖,所以使用该技法的创作过程耗时较短。一次性画(国内又叫湿盖湿画法),这种技法始终都使用大量湿润且未经稀释的油画颜料画上画布,直接将新鲜颜料趁湿调和到画面里尚未干燥的色层中。 使用这种油画技法时,画笔最好饱蘸颜料,再准备一把方便灵活的刮刀,如果画布由于湿颜料堆积很厚而负载过重,就可以用刮刀刮去多余的颜料。刮下来的颜料如果还有用,再用刮刀或画笔将它们涂抹到恰当的位置。这种画法的过程中很多颜料色彩都是在画布上进行调和的。例如萨金特花了两个夏天才完成作品(石竹、百合、百合、玫瑰〉,他会在花园里日复一日地写生,如果感觉哪里不满意,他就会用刮刀刮掉颜料,第二天就开始重画。 引自第77页
12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