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页
如阿明所指出,与依附外部的欠发达经济相对立的“自主”式“内向”的新经济“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个部分是相互支持的”,即“在农业发展、轻工业和消费工业及基础工业(能源、冶金和机械、化学)之间,逐步实现不同类型的平衡”。参照阿明的“去依附”命题,更容易理解东北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另类现代化实践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引自 导论 长时段的东北与同时代的北方 戴锦华的徒弟引用诸如温铁军、阿明的观点倒是并不令人意外。其核心就是要反驳我这样的辩论对手的观点:“东北(其实不仅东北,还包括很多有类似处境的官营经济体系)在猫时代的工业化本质上是对国内其他人、地区(主要是农民、农村)的剥削”。他的逻辑无非“猫猫工业化是大仁政,虽然你们老家饿死人,但我们搞出了一个‘门类齐全的有机整体式工业化’呀!”
这一逻辑错在两点:其一是猫猫工业化如果拆分为1949年前继承、建国初期苏援和“自力更生”阶段的话,总体来说越靠前质量越好,越靠后质量越差,这些东西的“有机整体”是完全经不起考验的,革新时代这些工业体系的普遍崩溃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要不是农村奴隶经济(户籍制度+统购统销)、城市里官办商业对流通环节的垄断以及对外进出口的断绝,这些体系根本都活不到80到90年代。
其二是这里的农村奴隶经济远远比所谓“西方资本主义的血腥原始积累”更残酷,“羊吃人”的社会龙鸣好歹可以进城打工,猫时代的龙鸣只好乖乖在农村等死。
讽刺的是,真要论证这套“自力更生”逻辑,哪里用得着阿明?直接掏出猫老人家本人的文选就够了!作者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1021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