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要言语/第167页
言语,用北京话说,发音是( yuanyu )。北京人常说:"有什么事儿,您言语一声。"也是这个发音。在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事儿,您言语不言语,没人管您。但有一件事儿,必须要言语,那就是在家里,您要出门的时候。 笔者犹记儿时,母亲反复叮咛的这句话:"甭管干什么,只要出门儿,就一定要言语。"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恪守这个老规矩。我想,不单单是我一个人,大凡老北京人都接受过这种告诫,以至于形成了习惯。 《弟子规》里也有这样的规矩:"出必告,反必面。"但老北京的规矩,可不仅限于"弟子"(孩子),大人,甚至于老人,都要"出必告"。此外,这个老规矩,也不是单指在家里,在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只要跟第二个人在一起,都要"出必告"。 还有一样:出门不但要言语,而且还要说明您干什么去。当然,隐私的部分可以忽略。比如您出门,是跟女朋友约会,到电影院看电影。可以不必明说跟谁看电影,只说出去看电影足矣。自然,会有出门儿办点儿事,很快就回来的情况,那只要言语一声:"我出去办点儿事儿,一会儿就回来。"不必说明去干什么事儿。 北京人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规矩?一、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二、这是起码的礼仪;三、这种"告知",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 小时候,常听家里的老人告诫:"出门不打招呼,谁知道你干什么去了。出点儿什么事儿,家里人都不知道。"话说得不让人受听,但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在工作单位也是如此,出门要跟一个办公室的人打招呼,有人找,好跟人家解释。家里或办公室就您一个人,出门儿跟谁打招呼去?但是,按老规矩也要言语。不过这个"言语",是用纸笔写个留言的字条儿。现在是信息时代,不留字条儿,发个短信或微信,当然也可以。
守望129的狗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会见异性要敞门儿/第136页
会客,尤其是谈点儿个人隐私,当然不愿意让别人听见,门儿,唯恐关得不严,谁会敞开门儿会客...
-
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第146页
为什么立这规矩?因为老北京人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有阴有阳,有强有弱,...
-
出门要言语/第167页
-
让长者先走/第183页
这个规矩,实际上也体现了"长者先,幼者后"的准则。晚辈跟长辈一起,出门儿进门儿,落座儿起...
-
怎么作揖/第197页
怎么作揖才正确呢?传统的作揖规矩是右手握拳,左手搭在右拳上,紧紧地抱住,放在胸前,晃动...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