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 页码:第1页
读蒂里希《基督教思想史》 读书笔记 今年的五四很是平淡,我在这个没有假期的青年节里,拿起了蒂里希的《基督教思想史》来读。年初本定下本年读书重心会在奥古斯丁神学以及教会史方面,但读过乏味的《论信望爱》后,竟被《古拉格群岛》和《一九八四》耽搁。读书人常有两大苦恼,一是看到心爱的书,却无钱购买;一是看到满床的佳肴,却无时间一一消受。此两种苦恼皆因一“贪”字而起,因贪而少却诸多乐趣,实在得不偿失的。 此蒂里希公,德裔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后人称新正统主义神学代表人物之一。先生一生著述等身,三卷本的《系统神学》堪称最重要作品,其新正统主义系统神学观和“终极关怀”理论对后世影响最大。本书原是先生在纽约协和神学院发表的讲演,全书以思想为经,年代为纬,深入梳理了西方基督教思想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基督教的犹太和希腊渊源写起,而以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神学的发展结束。神学家写的教会历史自然不同于普通教会历史学家的论述视角,与其说是他在阐述历史,不如说他是通过历史的叙事来表现他的神学思想。 闲言少叙,仿照贾团长,将书中高妙论点摘录于下: P11:希腊智者派,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客观地观察现实,把现实看成客观地给予人们的,并用分析的和综合的理性对他作出解释,从而建立一个精神世界。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任务。 P26:“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此信经的第一条是基督教建立起来的高大城垣,用以反抗异教信仰。如果没有这个城垣,基督教就不可避免的会蜕化为诺斯替教。在诺斯替教中,基督与其他的神一样是宇宙的各种力量之一,也许基督是在这些力量中最强的。只有根据这一条,信经的第二条才是有意义的。决不能将上帝降低到三位一体的第二位格。 P44:小团体一期严格的纪律为标志而建立起来;这些小团体为教会所怀疑,后来这些小团体又渐渐形成比较大的教会;但时间一久,它们也失去了它们自己原来保持的纪律的力量。 P58:对真实的神学家来说,第一步是接受《圣经》的信息。没有人可以是神学家,而又不属于教会。一个自由漂浮的哲学家不是基督教的神学家。但要求于一位神学家的比这更多一些。他必须也尝试从哲学上去了解事物。 奥利金认为基本的权威是《圣经》。他提出了著名的《圣经》的三个意义之间的区别:1、文字上或语义学上的意义;2、心理上或道德上的意;、3、神秘的或属灵的意义。 P93:论述东西方教会的差异。东方的等级制度思想更多的是垂直以深入到它的深层去解释实体,而新教的上帝之国这一概念,则是属于一种水平层面的神学。用东方和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则东方缺乏去改变现实的历史路线上的能力,因此,首先成为伊斯兰教打击的牺牲品,其后又成为马克思主义打击的牺牲者。另一方面,当我们检查自己的文化时,无疑可以说,我们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垂直的方面。我们总是向前走;我们没有时间停在某个地方看一下天上和地下。 p95:【为德尔图良平反】他实际上没有这样说:“我信仰,因为它是荒谬的”。德尔图良实际上说的是:“上帝的儿子死了,它以一切的方式为我们所信仰,因为它是荒谬的。耶稣被埋葬了,他又复活了,这个事实是确实的,因为它是不可能的。”这个矛盾是两个因素的混合。第一,它表达出在实存条件下上帝出现的那种惊异和无法预期的实在。第二,它是以罗马演说家使用拉丁语的方式,按照修辞学原则表达这个概念。不能把这个话看成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借助于一个矛盾,指出基督的不可能性的实在性。 p108:奥古斯丁——当没有看见我们信仰的东西时,我们看到在我们自己之中的信仰。……在任何相对主义中,无论它可能是多么激进的,一种绝对的标准是被预定的。 p122:在人之中没有理由争取这一群人的预定,或其他一群人的拒绝,理由只在上帝那里。这是一种奥秘。“上帝选择了我们,不是不是因为我们愿意成为神圣的,而是为了使我们成为神圣的。”奥古斯丁区别了两种形式的信仰:一种称为对上帝或基督的信仰,即是说,接受上帝的道或命令;他称另一种为进入上帝和进入基督的信仰。第一种是理智的承认,没有希望和爱。第二种是由神恩或由圣灵或由爱所建立的一种个人的联系。 p126:【评价中世纪】在我对中世纪各个时期做了研究之后,发现它的基本问题表现和体现于一个特殊机构中,这个问题是一个特殊的、引导着文化发展和解释自然界的神圣社团的超越实在性的问题。如果你总是记住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在中世纪中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如果你不从这一点出发,就不能理解这一时期的任何事情,因为那是你就是用你自己的今天的标准去衡量中世纪。中世纪不允许做这样的解释。你在考察中世纪被歪曲了的图景时,一种共同的判断是说它是Dark Ages;它的含义是说我们生活在明朗的时代,所以我们以一种轻蔑的眼光回看中世纪,说它是可怕的、迷信的的时代。但这个看法是不真实。中世纪是一种形式,在其中,从永恒的基础上解决了人的生存这个伟大的问题。在中世纪的一千年中生活的人们在许多方面并不比我们生活得坏,在其他一些方面,他们比我们生活得还得多。没有任何理由一任何轻蔑的眼光回头去看中世纪。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