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写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童怀周”的笔名写了一首向总理汇报“江、桥、摇”请示诗
谐音民俗 ……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利用了“晴”与“情”的谐音关系来形成双关语的。 明代文学家程敏政因为对了一副谐音双关的对联,而成为宰相李贤的东床:“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谐音“何”,藕,谐音“偶”,杏,谐音“幸”,梅,谐音“媒”。 1975 年,在天安门广场事件中,人们以“童怀周”的笔名写了一首向总理汇报请示诗,用的也是谐音双关:“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 还是烧?”用江、桥、摇,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其实,“童怀周”的笔名就用了谐音双关手法,童谐音“同”。(74页)
《二、谐音民俗的语言学原理(四)意义转换——谐音民俗的基本结构(下)1、谐音双关》
56人阅读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谐音民俗是靠「同音联想」去沟通所谐之音的意义的。「联想」是人们在大脑中把此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把对这一事物的思想或表象推移到另一事物上去的一种认识方式和基本的形象思维方法。
(三)联想沟通——谐音民俗的基本结构(上) 谐音民俗是靠同音联想去沟通所谐之音的意义的。在...
-
沟通指在本无联系的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形成过渡,是野性思维的互渗感染律的结果。沟通是音的联想的基础上加上了环境要素,使其意义更加明确。
2.沟通 周星先生将联想称之为沟通(《南方汉族民俗中的谐音现象》,《民族学新论》,第 228-2...
-
刘禹锡写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童怀周”的笔名写了一首向总理汇报“江、桥、摇”请示诗
-
谐音误解|由于交际双方的差异或交际渠道的原因,有时因谐音而发生误解。谐音造成的误解,使语言交际功能成为零,甚至是负数。
3.谐音误解 由于交际双方的差异或交际渠道的原因,有时因谐音而发生误解。以前有个笑话,说一...
> 查看全部11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