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视角下的中国投资机会by石磊@财新202320
如果最近你问周围的朋友“中国经济现在怎么样”,恐怕会深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年初以来,国内企业普遍对疫后复苏预期乐观,工业生产快速恢复,但终端需求仅温和复苏,造成3月、4月制造业库存压力明显,产销率降至20年来最低水平。消费场景修复明显,流量快速恢复,甚至超过2019年的水平,但客单价明显偏弱,故流量型行业恢复较好,但产品毛利率普遍下降,因此经营者比较困惑。 与实体经济的波动类似,国内资本 市场自2月起开始怀疑国内经济复苏的强度,3月、4月陷入对复苏的迷茫期。 4月较弱的货币信贷数据公布后,市场更陷入了悲观情绪,A股和工业品期货市场定价几乎回到疫情期间水平。 当金融一地产循环不再是经济周期 的主要驱动时,市场似乎缺乏预期主线,只能跟踪高频经济数据,在很窄的空间内不断左右摇摆。 民实际上,今年国内经济的主线是“转型中的复苏”——战略转型、战术复苏。 转型意味着系统的生态发生结构性变化,对应着产业结构转型。今年产业政策的重要性高于总量政策,而“内外双循环”的政策表达是重要的战略性视角。 国内经济循环的驱动从围绕房地产 的城镇化和杠杆化,转向绿色化和数字化。绿色化的主力是新能源相关产业,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已进入行业竞争“内卷”期,因此增速虽快,但利润率大幅下降。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受益方已从设备和材料转向下游运营方、配套方和消费者,产业链价值增值转移到了电站运营、电网建设、顶峰电源、峰谷调配、储能、充电桩相关的产业链结点上。城镇化并未停滞,而是转向“人的城镇化”,以都市圈为龙头,以城镇新增人口的需求为增量核心,进一步扩大内需。 因此,尽管一季度整体消费不尽如人意,但下沉到县域的消费增长还是不错的。 消费品质升级也未停滞,国内统一 大市场的政策导向值得期待,一些地方的准入保护、渠道保护可能被逐步打破,这有利于提升产品品质。产业链上的商业模式可能变化较大,规模经济效应将进一步上升,从而提升资本回报和产业效率。 外部经济循环正在剧变。一方面,一些大型经济体正在构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以绿色环保之名,行贸易壁垒之实。这是在中国从供应链大国向价值链强国转型中必经的较量,也是发达经济体内部矛盾积累使然,所以出现了越是高端制造,在发达市场中越难发展的迹象。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产业环境并非产能过剩,而是供应链风险。中国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方面非常突出,基于产业生态的互补性,我们正在形成新的外部循环。目前的国际环境并非之前的状态,故“一带一路”也不是十年前的概念,而是更具操作性的新循环生态。这一新的闭环生态将以物流、人流、货币流为标识。人民币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将 成为关键路标。随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增长,这些经济体对中国产品和资产的需求也成为重要的边际增量。 以战略性视角看,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有统一大市场的支持,外部循环新生态也为其打开成长空间;新兴行业增速较快,但产业链价值有动态转移。从权益投资者角度出发,传统行业有规模经济效应的提升;新兴行业需关注产业链状态。 以战术性视角看,中国经济中期呈下行有底状态,而欧美经济呈上行有顶状态。在经济下行有底的状态中,国内权益资产的内在价值稳定,而股息红利成为收益关键。恰逢国内降息环境,固收类资产利率极低,相比信用债利率,红利股息率更具吸引力,且市场资金和金融产品风险偏好都较低,资金需求和资产供给一拍即合,故红利股息策略在此阶段受到追捧。 故我们用战略着眼、战术着手的方 式,能发现中国经济和投资机会的主线。 比如“中特估”主题,战略上有“双循环”的支持,战术上遇到红利股息的环境驱动,于是成为“史诗级”主题。
了妄唯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投资框架如何适应转型时代?系统化投资的框架以适应环境为目标,而不是相信某个历史经验一定再现”by石磊@财新202413
https://mp.weixin.qq.com/s/iyZkVPJz8WOjaKTgLt77Yg “转型时代的投资框架——随着中国经济...
-
战略性视角下的中国投资机会by石磊@财新202320
-
“产业变迁中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理解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特性,就能以制度设计和必要的干预管理好二者的爱恨情仇”by石磊@财新202339
2023年8月,资金通过陆股通流出A股897亿元,创陆股通开通以来单月最大外流规模;同月,境内银...
-
跨越视角的一次逼仓
跨越视角的一次逼仓 铜逼仓事件并不是纯粹的宏观事件,而是多层次视角共振带来的;系统化地整...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