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有时候是制度的死结
贫困的诞生有时候是因为制度的不合理。
在马修·德斯蒙德看来,一个人的贫困或许归于他的懒惰或者在理财上的鲁莽,但一群人的贫困,则不能这么简单归结。在研究合众国的贫困人口的一些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贫困很可能是因为制度和政策的不合理。
为何这么说?
他专门写了一本书《制造贫困》,并提出他的观点“贫困不是一条线,而是社会弊病的一条死结”。在他研究中,一个人越贫困,各种国民应有的福利和待遇越离他们很远。甚至,他们为追求安定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代价越高。
在漂亮的合众国内,一些人把贫困归结为大量的外来移民、种族或者生性懒惰上,却从没有想过,很多原本用于减少贫困问题或者大众福利的政策和基金,却多半落入到富人手中。富人可以生活在高阶的小区、享受最好的待遇,贫困人口却在生计线上苦苦挣扎。
合众国有最复杂的慈善体系,但符合慈善标准的贫困人口却少得可怜。
原因就在于过于复杂的慈善体系,反而将绝大部分应获得帮助和救济的人群拒之门外。反而不该受到这一体系福利的人群却获得了许多好处。
越富裕,得到的公众福利越多,越贫困,越不能获得应有的帮助。
这种制度上的弊端,让贫困问题越加突出。
德斯蒙德并非单纯为了批判而写的一本书,在我看来,他更想尝试找到解法。只是如同一开始所提到的,这是“社会弊病的一条死结”,想要解开死结,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他在书的背后发出自己的呼吁,虽然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对“巨人歌利亚”,总有人站出来不是吗?
他的目的便是如此。
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作品,并非纯粹为了批判而作。
理性看待这本书,也许是对这本书的最好态度。
23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