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世是佛教的时代,近世是儒教的时代。针对源自中国的儒学,探究日本原本之道的国学开始出现。江户时代呈现各种思想、宗教的百家争鸣的状态。
八 世俗中的宗教 1、儒教的意识形态 儒教是近世的主流思想吗
人们对近世的认知基本上已经定型:近世是儒教(儒学)的时代;儒教是伦理思想,而非宗教;宗教,尤其是直至中世发展起来的佛教走向衰退。人们认为,古代、中世是佛教的时代,近世是儒教的时代。在儒教当中,朱子学是正统,与此相对应,阳明学、古学开始兴 盛;此外,针对源自中国的儒学,探究日本原本之道的国学开始出现。上述这些都是教科书中出现的有关江户时代的思想形态。不过,在今天,这种图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儒教果真是江户时代的主流思想吗?人们对此开始产 (145页)生疑问。 诚然,林罗山受到德川家康的重用以后,尊奉朱子学的林家为幕府所重视。尤其是松平定信制定了“宽政异学之禁”(1790)后,朱子学成为幕府公认的唯一一种学问,由此确立了其作为官学地位;昌平坂学向所成为幕府直接管辖的学同所。不过,除了基督教外,实际上这个时代对其他的学问、思想、宗教都没有进行过打压,而且朱子学也并没有在社会上扎下根来。在中国,由于朱子学被纳入科举考试,因此,其作为官学的特点十分明确;在朝鲜,国家将宋学作为国教,排斥佛教。像中国、朝鲜那样的思想、宗教的统一情形在江户时代并没有发生。我们甚至可以说,江户时代呈现各种思想、宗教的百家争鸣的状态。
《 III 世俗与宗教[近世]八 世俗中的宗教》
Da Yong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秀吉期望死后能够与皇祖神伊势平起平坐,以八幡的名义君临冥世,未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在丰国社里受祭祀。丰臣家族的灭亡,丰国社也被捣毁,明治时代之后,丰国社以丰国神社的名义得以重建
将自我神格化的统治者 我们并不能单纯地认为,近世是世俗政治优于宗教(140页)的时代。关于这...
-
皇祖神的伊势是“御荫参拜”等庶民信仰的场所,东照宫受到德川政治权力的维护,与民众的信仰毫不相干;天皇作为现人神被当作政治上的统治者=宗教上的最高权威而被崇拜,宗教与世俗权力合为一体而产生了统治的力量
现人神的源流 【丰国社、东照宫的修建基本上没有超出“神佛习合”的范围,它们也没有被赋予凌...
-
古代、中世是佛教的时代,近世是儒教的时代。针对源自中国的儒学,探究日本原本之道的国学开始出现。江户时代呈现各种思想、宗教的百家争鸣的状态。
-
惺窝之所以否定佛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出世俗性,因为佛教极力否定人伦。对此,惺窝认为“人伦皆真”,他将绝对价值赋予世俗中的伦理,由此,他看到了儒学的优越性。
在世俗化中探求伦理 那么,近世思想、宗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人们常常使用世俗化这个关键词...
-
原本“儒”的意思是巫祝(萨满),专门职掌巫术、仪礼、葬礼等。曾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的孔子看上去似乎是近代的合理主义者,但其说不谈论“神”并非说不祭祀“神”。
儒教的合理主义与宗教性 如果我们只将儒教看作世俗伦理层面的问题的话,那么它只是伦理思想史...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