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_卷十一
孝文皇帝实乃理想之君。奈何过于依赖历史垂青,还没有一种机制筛选、确保仁德之人为君,亦即无法确保仁德之政行之久远。
第1段 述孝景立。
P969 “……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前后何故?三子何故?
第2段 元年大事记。
P969 “除田半租”——复又收取。轻徭薄赋之难在与统治阶级总是倾向于自我膨胀直至难以为继。
P969 “匈奴入代,与约和亲。”——在私天下的时代,血缘是组织基础,因此和亲是缓和两大族群关系的有效手段。
第3段 二年大事记。
第4段 三年大事记。七王之乱。
第4-17段 各年大事记。
第18段 太史公评述削诸侯之事。
P991 “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属于主观能动性所能及之范畴。
简述景帝之事。所记又多天灾人祸。太史公“一家之言”尽矣。
17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