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者而言也没好到哪去。“漫长而被动的政城战常常无功而返,因为受命守卫城堡的一小群驻军能够以非常慢的速度消耗军粮和水源。”只要设计得当,就算是大型城堡也只需少量人马就能守卫。卡那封撑过了两场攻城战(1403一1404),尽管城内驻军只剩下二十七人,还是给敌军造成了三百人的伤亡。1206年,一支大型法国部队需要十五天时间才能攻下一座由十三人守卫的城堡;哈勒赫城堡仅用二十名驻军便抵御了1294年至1925年发生的叛乱。著名的十字军城堡骑士堡由髑髅军团把守,挺过十二次袭击,直到1271年才被敌人用计攻破。加亚尔城堡拥有更多的军队一在它投降时有一百四十人,经历了六个月的围困、五周的攻击,因疏忽大意让进攻者趁机溜进一扇未加防守的窗户,而后又没能认真组织救援,这才使得城堡失守。对进攻者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未有所改善。“到1300年,一支强大的军队要成功攻破一座建造精良、防守严密的堡垒,概率比三百年前还要小。”火药固然带动了变革,但就算是七门17世纪的大炮,也无法损坏罗切斯特一座12世纪城堡主楼分毫。48 进攻方面临着沉重的代价。有时其资金比防守方更易耗尽。英格兰国王斯蒂芬(1135年一1154年在位)花了10,000英镑围攻埃克塞特城堡,是其预期岁人的五倍。事实上,一次成功的围攻可能会带来财政灾难。亨利三世(1216年一1272年在位)在1266年通过谈判占领了凯尼尔沃思,“但围城之战花费惊人,耗费了英格兰十个郡的收人”。人员成本是罪魁祸首。战争双方都需要专业人员参战。漫长的围城会使费用飘升,因为封建征召兵只能在传统和法定时间段召集,逾期则必须支付军饷。人员成本高昂一对统治者和士兵而言都是如此。胜利政城所需人数比估计在4:1到10:1之间,考虑到一些城堡在兵力50:1的悬殊差距下成功守住,这样的估计似乎有些保守。对于士兵来说,进攻极其危险,即使在城墙攻破之后,要让军队发动进攻也并非易事,领军贵族和统治者有时需要带头冲锋。而这可能适得 其反。1088年,正当一位国王率军攻向城门之际,一位被人形容“身为女儿却骁勇如男儿”的女性朝他头上掷出一块磨盘,使他的统治草草终结。49 因此,进攻方往往选择缓慢推进,但时间本身也是成本。决定性的胜利难以实现,围城军队别无他法。斯蒂芬国王逐一进攻反叛贵族的城堡,通过饥饿俘获了一些人,但到他死时,王国的大部分仍在叛军手中。拉长战线可能导致失败和士气的崩溃。50守军在面对这种心理问题时也同样脆弱,但他们强大的砖石结构则不然。总之,问题的核心在于进攻方需要投入的资源远远超过防御方。 当然,城堡一旦建成,攻占城堡所需的资源要远超保卫城堡 所需的资源,这也是为什么贵族会不断造反,后者成了中世纪政 治的标志性事件。贵族们经常能够违抗领主而无须受罚,至少在 短期内,在他们的城墙后。51结果便是一场耐力的比赛,往往还未决战就分出胜负。成功围城与失败围城的确切数量并无记载。但毋庸置疑,失败率非常高,事实上,大多数成功都靠谈判取得,而非突袭。据说,征服者威廉围城从未失手,但绝大多数都通过谈判达成。在进攻诺曼底一座城堡时,尽管围城持续了三年之久,这位著名的公爵还是提出和谈,因为他“被迫认识到,占领这座城堡在时间和资源上都太费事”。而与同时代人相比,这位中世纪统治者更有能力召集和维持一支训练有素的可靠野战军,相较于建造城堡,这是显而易见的替代选择。” 一旦火药普及,城堡还能否存在更长时间,这实际上是个有待商榷的问题。城堡的强大是大型国家政府壮大的障碍。君主们 引自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58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在城墙后应战以击退正面进攻,这也许容易让人以为这种战争“成本低廉”。事实并非如此。普通...
-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甲骑士难以忽略,但它在攻城战中发挥不了什么作用。骑土可以为城堡而战,也可以向城堡发起进...
-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相反,参战双方大多互相围攻,而非在开阔地交战。人们认为围城可以定夺胜负。大多数战场上,...
-
第二章 中世纪盛期(1000—1300)
场较近的地方作战,常备军可能会有优势,但这是不可能的。“从来没有王家常备军。”在这一千...
> 查看全部3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