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_卷二十四
第1段 述乐有教化之用。
P3141 “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约能修德,已然不易。满则弃礼,物性如此。
P3141 “凡作乐者,所以节乐。”
音乐直指人心,能补礼之不足。礼者,外也。乐者,内也。礼乐并举,外内兼修,教化井然。
第2段 述治道亏,郑音兴。——风气之作用。文化虽无形,却有力。
第3段 述秦二世与李斯、赵高论音乐。
李斯从兴亡的角度进谏,不置可否。
赵高从性情的角度迎合,得到首肯。
第4段 述汉各帝之于乐。
第5段 述武帝之作品。
第6段 述祠太一之歌。
第7段 述帝得神马为歌。歌不当歌者,故汲黯谏之。
第8段 述乐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
P315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第9段 述音可反映世之乱正。
第10段 述音、乐、政间的关系。
第11段 述人间乱象之本源及解决之道。
P3157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也。”——人,生物意义上的人,存有的行为模式,为天性。人,社会意义上的人,存有的行为模式,为后性。天性是后性的基础,后性是天性与环境的产物。只要是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纯粹的天性,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只是为了说明后性而提出的概念。
所谓天理,是学者心中人们行为的理想模式。它纯粹是学者大脑的产物,是对抽象概念的追求。
所谓人欲,是学者心中人们行为的非理想模式。它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
所以,天理与人欲是一对不同层次、貌似相对相反的概念。天理为主观之念想,人欲为客观之实存。天理与人欲本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能放在一起讨论的应该是基于实存的概念。以空想之主观约束现实之客观,虽然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想要解决实际问题,无异于缘木求鱼。
解决所谓“人欲”带来的问题,只能依傍人之后性,而不能强制性忤逆人之天性。
我们能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的后性?让学者心中那个强不胁弱、众不暴寡、知不诈愚……的理想世界成为现实?礼、乐、政……都是先人做出的宝贵探索。
第12段 述礼乐之异及其功用。世间已然诸多分别,礼乐在于使矛盾得以缓和。礼乐,一个偏向外部,一个偏向内心,都是统治者干预社会秩序、人心向背的渠道。
P3158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礼乐并举,其德乃彰。乐亦可为异也,礼亦可为同也。依需而变,因事而化,非可拘也。
P3158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适就好,以中为庸。
第13段 述礼乐之别。似乎夸大了礼乐的作用。礼乐,从整体上说,都偏向于精神生活。在物质生活贫乏的层面,礼乐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层面,礼乐的确能陶冶情操,让争斗的欲望不那么强烈。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自身欲望的奴隶。这些欲望是伴随人的诞生而诞生。所以,何来意志自由?我们只能尝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各种欲望处在相对合适的位置而已。这些欲望本来就内置于我们的体内。放纵和对抗,带来的都是纠结与拧巴。我们除了与之和平共处,似乎别无他法。无论是穷奢极欲,还是淡然无求,都是追求极端的行为。从这点上说,二者并无差别。或许更为合适的状态是,当欲则欲,当然则然。与自己和解,也与他人和解。一种比较和谐和平的状态。
回到礼乐上来,礼乐更多的是感动人心。让人的欲望平和输出。让人可以平和地输出欲望,让欲望处在比较合适的水平。
第14段 继续拔高礼乐。较多的情感宣泄,不见客观实验论证,难以评估其因果关系是否可靠。
第15段 继续突出乐和礼序。
第16段 阐述何时作礼乐。
第17段 继续上段内容。
第18段 延续上述思路,将礼乐与天地无缝衔接。获得论证上的权威。
第19段 述乐的评估功能。
P3168 “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艺术泛政治化,是权本社会的必然现象。
P3175 “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内在德行是外在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60段 述天、乐、人。——天在其眼里只有事后之用?
第61段 述乐影响国家存亡。——过于绝对,过于夸大了。
第62、63、64段 举例证之。
第66段 陈述之。乐之应用无以复加。
——————
娱乐文化产业关系民智民心民情,进而关系国家兴衰成败。
影视、音乐、直播等各种娱乐,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想法和行动。
豆友ZOB-880Q8k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册_卷十七、十八、第四册_卷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
三皇朝贡,遂有中国。五帝继之,华夏格局。夏商迭代,规模天下。 西周分封,开疆拓土。多元一...
-
第四册_卷二十三
美哉,太史公之论! P3107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浩瀚无涯的美德。洋溢着美感的心,...
-
第四册_卷二十四
-
第四册_卷二十五
P3228 “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正义之兵。 P3230 “岂与世儒...
-
第五册_卷二十六
P3266 “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时间秩序是构成社会秩序的重要元素之一。时间来自于天象...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