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四、禅境的表现 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次。蔡小石在《拜石山房词》序里形容词里面的这三境层极为精妙: 夫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始读之则万尊春深,百色妖露,积雪缟地,余霞绮天,此一境也。(这是直观感相的渲染。)再读之,则烟涛澒洞,霜飙飞摇,骏马下坡,泳鳞出水,又一境也。(这是活跃生命的传达。)卒读之,而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坠叶如雨,不其何以冲然而澹,翛然而远也。 (这是最高灵境的启示。) 江顺贻评之日:“始境,情胜也。又境,气胜也。终境,格胜也。”“情”是心灵对于印象的直接反映,“气”是“生气远出”的生命,“格”是映射着人格的高尚格调。西洋艺术里面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是相等于第一境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像式的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境层。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它们的旨趣在于第三境层。 引自第35页
3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