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决策观看待千年战争史的脉络
2024-7:这种3个词的书名第一印象就是联想到了《钢铁、枪炮和病菌》。作者说本书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哈,以经济学的决策观看待千年战争史。这也是芒格所说的多模型思维吧?待慢慢细读。
6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预期成本-收益、收益递减、代理-委托、等等,可以透过这些看战争决策的本质。
1000-1300年,是欧洲的城堡+ 骑士的时代,修建城堡要耗费巨资,没有资源去招募大量军队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领主们也乐此不疲,因为城堡其用处很多, 可守可攻,而野战比较罕见,这 体现了机会成本的原理。
1300-1600. 雇佣军的时代,他们签详细的合同,佣兵队长管理(= 包工头?)比国民训练的军队更专业,擅长十字弓,但产生了 委托-代理的难题,周游于各城邦。200年后逐渐消亡。
1600-1800:启蒙年代也是 大战役年代。几个大军头,成本-收益 原则,是军头们开战的决策,失败的成本非常高,大军机动于欧洲。这一时期,职业常备军走上舞台。
1789-1914;法国大革命这个时间段,欧洲产生了 民族国家的概念,军事组织又演化了,拿固定工资的国家常备军代替了雇佣军。
后面还有南北战争来讨论信息不对称的,lee将军 和格兰特将军当时的各种战术,双方都有类似的军校学习、成长经历,各种失误重重,最后北方靠人数优势攻占了南方首都里士满而赢得最终胜利。
对美国内战史没兴趣的会感觉有些乏味。
1914-45 世界大战期,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无差别轰炸城市等基础设施)的效果评估,结论好像是无啥用,纳粹飞机的产能依旧居高。这一章 是运用的边际收益递减原理。最多是德国由此把许多资源用来防空了。
骄傲的法国人60年代的冷战初期(他们也遭受了百年耻辱,普法战争起就没赢过,2战期间 又被边缘化,自尊心极度受挫)戴高乐独立发展核武 而牺牲掉常规军备发展的,以至于海湾战争都非常弱鸡,也没有研发出主战 tank。核武的发展也减小了一支大规模常备军的开销,减小了对美国这大哥的依赖,再个也提高了大国的脸面。
这3部分感觉有些枯燥哈,可能对此历史有兴趣的才会喜欢。
以及最后的21世纪的恐怖活动分析,征兵成本,私人军事安保公司的分析等。
这种书不容易读啊。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