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理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实非易事
理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要全面评估它产生的影响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持续了几百年的时间,要到清末废科举以后,它的影响才逐渐消除。无论是在社会、政治、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它的影响。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邱汉生先生在序言中说:
宋明理学的学术思想影响,如水银泻地,渗透无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都深受影响。 哲学谈天理、良知。历史传孝义、忠烈。文学歌颂高人雅士、才子名媛。艺术塑造飞天药叉、绘制胜水佳山。 偶或离异,则斥为叛逆,不齿于衣冠。何心隐、李卓吾不获善终。曾静、庄廷陇斫棺戮尸。关汉卿一生坎坷。徐青藤发狂以终。这些人的遭际,正是理学思想笼罩下不可避免的悲剧,也是学术思想史上值得记取的教训。 引自第12页 这段话是讨论理学思想的影响的。虽然在语义上存在着交叉,但大致上可以认为,它非常辩证的讨论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可以说是理学的正面影响;另一层意思是说理学的负面影响的。稍一琢磨,可以看出这段话作者写得颇费斟酌。
其一。作者在谈到宋明理学的正面影响时用的是概括性的表述方式,而在谈及其负面影响是用的是例举式的表达方式。其区别是,概括性的表达覆盖面更广;而例举式的表达能具体化读者的阅读感受,也能产生由点及面的联想。
其二。作者所例举的人物大多数时明清的人物,只有关汉卿是元代的人物。我们知道,程朱理学是在南宋的后期,也就是在宋理宗时才被官方正式认可。(补充一句,宋理宗庙号中的“理”字一般认为就是程朱理学中的“理”字。)也就是说,这些例举的人,都是在程朱理学成为正式的官方意识形态以后的牺牲者。在北宋及南宋的前期和中期,即程朱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负面影响其实表现得并不充分。明朝的时候,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渐趋明显,才有陆王心学形成能与之抗衡的力量。(心学与理学在本体论上并无原则冲突,所以后人将之统称为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一般意义上是民间的思想力量,阳明后学的思想也有些矫枉过正之处,一些人因此受到了严酷打压。到了清代,理学的思想束缚更加严重。宋学曾经力图从汉学的“传注之学”转到“义理之学”。为了自保,清代学术界整体上(不是指全部的人)都转向了训诂考据之学,清学又走回了汉学的老路,其影响之远,以至于到如今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训诂考据之学才是真正的学术。文字狱在清代是最严重的,如果大清刑律有法理依据的话,其法理的思想基础只能还是理学。
由作者的这段话中,我所得到的启示是,学习历史切忌先入为主,观念先行,思想史的学习更是如此。要注意在历史学习中是否被固有的一些观念所束缚,然后就以这些熟悉的观念去判断历史事件的是非曲直。这是一个需要时刻反省的问题。
冬之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认识局限是突破局限的开始
就孤陋寡闻的我所知,对宋明理学进行过通贯性研究的学者和作品不少,《宋元学案》和《明儒学...
-
评估理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实非易事
-
从“章句”到“义理”转向中的不同声音
如果要谈到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就会谈到经学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就是所谓的从“章句之学”到...
-
胡瑗的教育观及理学的开创之功
谈起宋代的新儒学的产生,往往会从宋初三先生开始。在宋初三先生中,安定先生胡瑗的影响对后...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