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夜
◆《神曲》
>>一首好诗是不会让人轻声读出或是默读的。如果我们能这样默读的话,那就不是好诗:诗要求发出声来。诗总是让人想起它在成为书面艺术之前曾是口头的艺术,让人想起诗曾经是歌。
>>2024-07-23 00:04:46
>>每个人在其生活的一瞬间就永远地定了位,在这个瞬间,一个人永远地跟自己相遇了
>>2024-07-23 00:37:42
>>他说他们是人,而不是畜牲。他们是因为勇气、因为知识而出生的,生来就是为了认识、为了理解事物。就这样大家都跟着他,“以划桨作翅膀”……
>>2024-07-23 13:04:19
◆梦魇
>>不过,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能改进梦:如果我们认为梦是想象的结果(我认为是这样),那么也许在我们醒来时或者在后来讲梦的时候,我们在继续编着故事。
>>2024-07-23 18:44:18
>>所有这一切,做梦的人瞥一眼就能看到,就像上帝从其广漠的永恒看到宇宙间的一切过程一样。醒来时又将会怎么样?因为我们习惯于延续不断的生活,我们会给我们的梦以叙事结构;然而我们的梦是多重的,是同时发生的。
>>2024-07-23 18:47:11
>>我梦见了我的生活,还是它本来就是梦?
>>2024-07-23 18:50:10
>>因为梦魇首先就是恐怖的感觉。
>>2024-07-23 19:03:13
>>因遭受迫害而使肉体痛苦的故事情节和一种超乎自然的恐惧
>>2024-07-23 19:07:14
>>贝都因人走开了,华兹华斯看到那个贝都因人也是堂吉诃德,那头骆驼也是罗西南特(堂吉诃德的坐骑)。就像石头是一本书,号角是一本书一样,贝都因人也是堂吉诃德,不是两者之一,而是同时为两者。这种双重性正好就是梦中可怖之处。
>>2024-07-23 19:09:35
>>第一个结论是梦乃美学作品,也许是最古老的美学表现。它有一种奇怪的戏剧形态,因为正如艾迪生所说,我们是剧场、观众、演员和故事。
>>2024-07-23 19:10:19
◆《一千零一夜》
>>此外,还有宝藏的观念。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发现这些宝藏。还有魔法的观念,非常重要。什么是魔法?魔法乃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因果关系。是相信除了我们了解的那些因果关系外,还有另一种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由某个事故、某个戒指、某盏灯而起。我们擦拭戒指,擦拭灯,便出现了神怪,这个神怪是奴隶,同时也是万能的,将实现我们的意志。
>>2024-07-24 18:57:13
◆佛教
>>中国和日本寺院中的和尚静思的一个内容就是怀疑佛陀的存在。这是为了领悟真理所必须施加的怀疑之一
>>2024-07-24 19:15:59
>>其他的宗教都要求我们非常相信它。如果我们是基督教徒,我们就必须相信上帝神灵三位中的一位曾迁就做了人,并在犹大山地被钉上十字架。如果我们是穆斯林,我们就必须相信除了真主就不再有别的神,穆罕默德是它的使者。然而,我们可以是很好的佛教徒,却不承认佛陀的存在。
>>2024-07-24 19:16:11
>>我们应该记得(也许需要回顾一下历史),数字六对我们来说是任意的,甚至有些不舒服(因为我们喜欢数字三和七),但是在印度可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空间有六个方位:上下前后左右。一头六牙白象对印度人来说没有什么奇怪的。
>>2024-07-24 19:18:56
>>关于箭的寓言故事。有一个人在战场上受伤了,却不让人把箭拔去。在拔箭之前,他想知道射手的名字,属于哪个种姓,箭的材料是什么,射手当时是在什么地方,箭有多长等等。在争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死了。“而我相反,”佛陀说,“我要教的是拔箭。”箭是什么?箭就是宇宙。箭就是我这个观念,就是维系我们的一切。佛陀说,不应该在无用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比方说,宇宙有边还是没有边?佛陀在涅槃之后还能不能活下去?这一切都是无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箭拔去。这是驱邪祛魔,是拯救的法门。
>>2024-07-24 19:26:28
>>佛教徒可以信奉任何其他宗教,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就行。最重要的是拯救和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最后便是涅槃。四圣谛的次序没有关系。据说正好符合古时诊病的传统方法,即疾病、诊断、治疗和愈合。这个愈合就是涅槃。
>>2024-07-24 19:27:21
>>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在编织着,不仅编织着我们的意志,而且也编织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半梦时,我们睡觉时,我们半醒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编织着这些东西。我们死的时候,另一个人会诞生以继承我们的业(即羯磨)。
>>2024-07-24 19:31:24
>>既然我们否认有关上帝的观念,既然没有一个人化的神创造宇宙,那么受苦受难的原因何在?生命的原因何在?这个观念就是佛陀所称作的禅。
>>2024-07-24 19:33:24
>>在佛教的寺院里有这么一种练习:新弟子必须完完全全地度过他生命的每一时刻。他应该想:“现在是中午,现在我在穿过庭院,马上我就要见到师父。”同时又应该想这中午、庭院和师父都不是真的,像他自己和他的思想一样地不真实。因为佛教否认自我。
>>2024-07-24 19:35:00
>>这是我们够得着的,不需要我们服苦行。也没有要求我们舍弃肉体的生活。它要求我们的是静思。这静思不应该是对我们的过错,也不应该是对我们过去的生活进行思考。
>>2024-07-24 19:40:09
>>禅宗佛教的静思主题之一,就是思考着我们过去的生活都是幻影。
>>2024-07-25 00:11:01
◆诗歌
>>有个波斯的比喻说月亮是时间的镜子。在“时间的镜子”中,既有月亮的易碎性,又有它的永恒性。这就是月亮的矛盾,它是那么的几乎透明,那么的几乎虚无,然而它却是永恒。
>>2024-07-25 07:39:40
>>他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镜子放的位置必须使坐着的人不反映在镜子里。这一点告诉我们他害怕在镜子里看到自己。
>>2024-07-25 08:02:41
◆喀巴拉
>>这是最首要的存在,而我们不能说它存在,因为,如果我们说它存在,那么星星也存在,人也存在,还有蚂蚁也存在。
>>2024-07-26 18:27:21
>>为什么它要创造这个充满着错误、恐惧和罪孽,充满着肉体痛苦、内疚感和犯罪的世界?因为神性一点点地减弱,在到达耶和华时才创造了这个有差错的世界。
>>2024-07-26 18:33:45
>>因此,我们有一个上面的神灵,还有下面的分支。这些分支像是最没有攻击力的言词,它使上帝没有过错,就像叔本华所讲的,过错不是国王的,而是他的大臣们的,以便使这些分支产生这个世界。
>>2024-07-26 18:35:35
>>它们的解答方式说,宇宙是有缺陷的神灵创造的作品,在它的身上神的成分几乎是零。也就是说,一个不是上帝的神。一个离上帝很遥远的神。
>>2024-07-26 18:37:33
>>据说,如果一位拉比学会或者发现了上帝的秘密名字,并且对着一个泥人讲出来,这个泥人就会动起来,成为有生命的假人。传说中还有一个说法是,在有生命的假人的额头写上EMET,意思是真理,这个有生命的假人便长大。到某个时候,它长得那么高,它的主人没有办法够得着。主人就叫它把鞋带系好。有生命的假人便弯下腰去。学者吹一口气,擦去了EMET的第一个字母,只剩下MET,即死亡。那个有生命的假人就变成了灰尘。
>>2024-07-26 18:41:26
◆失明
>>当某个东西消亡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某个东西在开始。
>>2024-07-26 18:50:24
>>一切近的东西都将远去[12]
>>2024-07-26 22:29:49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