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
“当然想要啦,不过现在已经死心了。虽然我没能抚育一两个孩子,但是我觉得,这些年我把我自己抚育长大了。以前老是追求那些我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想想就心酸,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多东西勉强得到终归也不会幸福的。以前我老是想,等我稍稍有一点年资后去当个特聘老师吧,即使辛苦一点也不怕,或者什么时候会撞上一场恋爱呀什么的,心里老有这样的念头,该死心的偏偏不肯死心,其实现在明白了,这样是不行的。” 引自 16即使经济复苏,“一般综合性事务”岗位的求人倍率依然不乐观 ①“婚活”:和结婚相关活动的总称。例如对内积极装备自己,参加化妆、健身或沟通等课程;对外积极相亲,参加约会式交友等活动。“婚活族”大部分都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为结婚而抓狂,一切围绕着结婚而经营。 引自 2“婚活”的首创者也称“出乎意料” “我真的感觉有点酸楚,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商量讨教,只能独自一个人缩进壳里,独自承受这一切,默默地生存下去。” 如今,山口先生的想法是:“即使男性丧失了经济能力,还是可以懂憬婚姻的。” 引自 9未婚化状况最严峻的是“40岁上下”世代 对他们这个世代而言,最迫切需要的应该是“自我肯定感”。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肯定感,则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 引自 3“7040问题”导致父母和子女一起被拖垮 结州身登 我周围没有和我同龄的人,也没有人和我持同样的想法。同龄的好友都结了婚、生了孩子,几乎全都退职在家了。看到她们都找到了称心如意又挣得动钱的丈夫,结婚、生子,成了专职主妇,真是好羡慕她们。对于女性而言,结婚是人生最大的安全网,可以保障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下去,而我在最适婚的年龄却对此毫无意识。现在回想起来,我为自己没有趁年轻的时候结婚而深感懊悔。 引自 2无法忘怀的信:“实在是难为情,可我真的需要帮助……” “现在的日本,只要你没有沦落到彻底贫穷的状态就无法享受到生活援助,但其实,在完全沦落到这一步之前,有很多人急切地期盼着援助啊。贫困了才援助,不仅需要更高的成本,而且往往需要更多的人手,实行起来更加困难。等到人被冲到河的下游才出手相救一似乎日本总是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在欧洲或其他发达国家,是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的,会在河流上游就先把人拉上岸来。不让人跌入贫困,这个方针必须非常明确。具体举例来说的话,比方可以及早将生活保障分拆开来,分期给付,医疗费的话按医疗费给付,房租的话按房租给付。另外,职业培训的资金援助啦,教育费用实行免费啦,而一旦需要老后护理的时候,由于到那时养老保险不够,因而可以改为直接给予治疗或护理等‘实物’,代替保险金给付。假如没有这样的援助机制,照现在的情形继续下去,势必产生大量的贫困人群。” 引自 5“受助力”与“防贫” 教授立即毫不客气地纠正道:“所以说嘛,‘激起他们的希望这一类的说法本身就是不妥的。希望是要自己创造的,‘给他希望’的话又完全是另一种姿态了。‘感动’也一样,‘感动?和‘希望’都必须是主体的自身行为,而不是由别人来施予的。” 引自 12怎样激发“生存的希望”?
4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