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发题▪诗》阅读笔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论语》中有讨论和引用《诗经》这本书的句子,比如《论语▪学而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贡引用了“如切如蹉,如琢如磨”这句诗来表达他的理解,孔子就表扬子贡说,告诉以前的事你就能知道将来的事,这样的话就可以跟你讨论《诗经》了。看来,孔子对讨论《诗经》的起点的要求还是蛮高的。这句话中的“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就是引自于《诗经》的《卫风▪淇奥》。
作为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是古代学子的必读书,陈亮的《六经发题▪诗》可以认为是一篇《诗经》的导读文章。
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开篇明义的表达出他对道的理解:“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得其性情之正者,彼固有以知之矣。”意思是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得性情之正”的人,就会知道这一点。
熟悉陈亮思想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一贯坚持的观点,也是他所有思想的立足点,就是在这一点上,他与朱熹理学的分歧就体现出来,因为理学认为“道”和“日常生活”两者并不能合而为一,“道”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两者的关系是“体”和“用”的关系。
后面的话是补充解释,说先王时候的人们是“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经》不仅仅是先王遗泽的体现,”圣人之于《诗》,固将使天下复性情之正,而得其平施于日用之间者。”孔子编《诗》三百,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以上是第一层意思,说明学习《诗经》是“将使天下复性情之正”,而后能体现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第二层意思说明的是学习《诗经》的方法:“乃区区于章句,训诂之末,岂圣人之心哉!”既然纠结在章句、训诂这些细枝末节上并不是孔子的期望,那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孔子曰‘兴于诗’。章句、训诂亦足以兴乎?”孔子的要求是理解“兴于诗”,章句、训诂之学是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的。这里,陈亮把学子们引向了宋代儒学的一个大方向,也就是要将学习的重心转向探讨”义理”,转向“经世”之学,因为他认为“道”就在其中。
冬之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语孟发题▪孟子》阅读笔记
陈亮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引用了”先儒“程伊川的话。 昔先儒有言:“公则一,私则万殊。人心...
-
《六经发题▪书》阅读笔记
《尚书》是最早的先秦典籍之一。东汉马融说:“上古有虞氏之书,故曰《尚书》。”按照这样的...
-
《六经发题▪诗》阅读笔记
-
《传注》阅读笔记
“传注”这个词再现代汉语中不是常用词,查《汉语大辞典》,释义为:解释经籍的文字。例句出...
-
《酌古论序》阅读笔记
这是陈亮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为《酌古论》所写的自序。《宋史▪陈亮传》云:“著《酌...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