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note:何以成人,先天 -后天各占一半,只能因材施教
骑羊的兔哥 (不求甚解杂读书、自得其乐也)
外向的鸡教授写了《儿童密码》,终于有书开始重视基因在发展心理过程中的大作用了, 无比同意芒格老先生的论断:孩子就是个半成品,应该和 哈里斯的《没2个是一样》类似吧。我也很讨厌那种 不顾一切的所谓的成长性思维。
为什么你的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 因为注定了不一样,受孕那一刻交换了父母各50%的基因,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生活环境,要是一样才怪了。同卵双胞胎的特质会相似,但也绝不会一模一样。
鸡教授好像把大五人格简化为大三 E:外向度,情绪化,自控力。(但这些特质并无优劣之分)
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哈,这个大三是作者自己在实践中应用的,而大五人格的外向,情绪化还是一样的,大五的 尽职责任心 对应了些自控力吧,但宜人度和开放性 好像没有严格对应的。
1、外向性:
外向的孩子好奇、喜欢交流,但也容易从众,嗑药,自控力弱。
外向性低 也不=害羞,这2者很容易混淆,因为有类似的行为。害羞是主动想社交加入群体,却社交焦虑。而内向者并不渴望,他们有小群体。
外向孩子要让他们“慢”下来。
内向孩子 要帮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被接受。现代社会是外向者构建的社会(比内向的多3倍),内向者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
2、情绪化: 高情绪化的孩子是个挑战, 鼓励、奖励的策略有所不同。
3、而自控力(不要吃棉花糖的实验)这一点, 与之相关的前额叶要25岁才能成熟!前额叶皮层帮助我们延迟满足,追求长期目标。它是大脑中最复杂和高度发达的部分。而另外一个是边缘系统--热脑(战or逃:油门),立即吃棉花糖的小孩的热脑更活跃,能忍住的额叶更活跃(刹车)。
只有设好if-then 的条件触发器,不加思考,才能对抗大脑的默认模式。
其他技巧: 墙上飘移者,飞行的苍蝇,脱离自己身体的想象.
后面按 温暖(回应)-控制 这 2个维度分4种 父母的风格:Authoritative, Permissive, Uninvolved, Authoritarian. 权威,宽容,不卷入, 专制型。
有病吗?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 等的讨论。
总结:
做园丁而非木匠,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
有时候,太努力地塑造你的孩子实际上会阻碍他们的成长,会破坏你和他们的关系。最终,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脾气和倾向。作为父母,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 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过程。这包括让他们体验不同决定带来的好与坏。如果他们没有机会尝试和失败,那么他们就不会学习如何在未来做得更好。
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放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人;奏响出他们独特的遗传密码 之歌;尽管他们的歌可能与我们的不同;学会接受并享受这个音乐会(信命!)
最后的推荐读物列表中,看到作者推荐了普罗明的 行为遗传科普书《基因蓝图》,有点兴趣,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