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少数场合下,一个特殊机制的影响甚至会大大超过它背后蕴藏着的普遍机制。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就是这么一个例子。“东方主义”给我们讲了如下的故事:西方学者在研究“东方”伊斯兰文明时都带着一种欧洲文明优越感和由此而来的文化偏见。他们的著作由此往往会把“东方”描述为一个原始、非理性、暴力、专制和落后的地方。他们的研究不但过度强调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不同,并且长期是在为欧美帝国主义服务。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背后有一个特殊机制:西方学者对“东方”的偏见越强,他们的研究和分析就越不靠谱。但是,萨义德理论其实只是如下的一个更具普适性的机制的特殊表达:人们在“阅读”一个文本或者异域文化时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与该文本或文化进行比对,并把自己头脑中的框架作为理解该文本或文化的基础。因此,某人大脑中原有的知识框架越强大,该人对某文本或者文化的理解就可能越偏颇。心理学家把这个机制做了一个非常容易记住的总结:“阅读就是猜测。”(Reading is a guessing game. 阅读就是一个读者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框架作为理解文本的基础的比对过程。)但是,虽然“阅读就是猜测”是心理学领域一个广为人知的常识,我敢断定读者中更多的人会熟知或者至少听到过萨义德以及他的“东方主义”概念,可是知道“阅读就是猜测”这一机制的读者却不会太多。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阅读就是猜测”的普适性使得它与具体社会情景的连接松散了,而“东方主义”理论正因为其特殊性,使它能和当时趋于上升的新左派学术和政治产生紧密连接,从而成为“非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学理论、文化批评理论,以及后殖民文化研究和中东研究的起点。引自 特殊机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