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什么是神明的本质?神明之成为神明,究竟要具备怎样的核心要素?西方有一则故事,说的是犹太人问他们的神:“Who are you(你是谁)?”他们的神给出的答复是:“I'm wo I am(我是我所是)。”这话什么意思? 两层含义:首先,我了解我是准一这是自我认:同时。 我成为我所是一这是自由意志。
换句话说,神明的回答是:我了解我自已,并且,我活成了我自己;知我所是,如我所是。再换句话说,神明之为神明,因其自我认识,进而自我实现。
再延伸出去,假如有那么一个人,不论他身处何种环境,遭遇何等荣辱得失,如果他能在此过程中、通过这一切,越来越认清他自己,越来越活成他所是,越来越活出“1am who I am”的大自在,那么即便他实际上是人,却已然宛若神明。
所以,神明之所以是神明,区别于芸芸众生的一个要点就在于一精神的自主性:作为人类的我们如此轻易就会被外界评价所左右,或是因这群人的赞许而自我膨胀,或是因那些人的质疑而心生否定,总是被动地在各种外在力量四面八方的拉扯下迷失心智、动摇主张、失去方向,最终活成了自己所不是、所不乐、所不爱的样子,当人生走到尽头,回顾往昔,莫名感到此生好遗憾。而神明之为神明,“I am who I am(我是我所是)”。一神明始终知自己,始终做自己,默然不争、百折不挠。
回到德尔斐箴言,为什么它不去忠告神明进行自我认识?一因为这毫无必要。具有全然清醒的自知,恰是神明之为神明的根本原因。
就像你不会要求一个圆去成为一个圆,也不会要求白色去成为白色,这是一个同义反复,是一个多余的要求,一个无效提醒。同样的道理,你也不会要求神明去成为神明,不会要求一个全知者去变得更有知。德尔斐箴言之所以不要求神明自知,因为他们已然拥有深彻的自知,也正因这份自知才成为神明。
引自 人啊,认识你自己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