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页
周人大举扩张的步伐引起商王文丁的惊惧和不安,文丁趁季历到商都朝拜之际,把季历软禁起来,致使季历郁郁而死。14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姬昌即位没像父辈、祖辈那样以周侯、周公身份出现,而是公然称王5,史称周文王。姬昌称王事实上是向商王发出了分庭抗礼的战斗檄文。 文丁在姬昌成为周人首领两年以后不久,即在内忧外患中,给他儿子帝乙撂下一个烂摊子,撒手西归。周文王趁帝乙即位次年还立足未稳的时候,率军东进伐商。16这场战争虽然失败了,但还是以必要而又较小的牺牲为代价,平息了“国”内外为季历复仇的舆论,为他下一步剪商大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争从心理上给帝乙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帝乙内忧外患,万般无奈,想出了将自己妹妹下嫁周文王的“和亲”策略,史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1”。 “帝乙归妹”暂时缓解了商王朝的危机,但也同时给周人带来了积蓄力量的良机。周文王从文武两方面不动声色地开始了剪商行动的总布局。从文的方面来说,周文王利用帝辛亦即商纣继帝乙为王后沉湎酒色、专横暴戾、胡作非为的暴政,有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厚德广惠,忠信爱人”8的“圣王”形象,以期赢得天下民心。结果不出所料,“士以此多归之”19“诸侯皆向之”2”。 从武的方面说,周文王在想方设法博取了商纣的信任后,将其势力向商王朝鞭长莫及的南方和西南方推进。这一带,包括江准、江汉和西南巴蜀等方国后来都先后归附文王,成为周伐商的重要盟国。周原甲骨有“其于伐麸夷”和“征巢”一类卜辞1,“麸夷”在江准一带“巢”就是夏桀失败后所逃亡的南巢之地,在今安徽巢湖流域。周原甲骨文还有“楚子迄今秋来,于王其则””这样的记载。“楚子”是楚国之君熊绎。3周原周文王时期的甲骨文还有“伐蜀”“克蜀”24字样。“克”在这里是征服的意思。 同时,周文王又充分利用商纣赋予他的专征伐之权,乘纣集中精力征伐东夷之机,率领周师对周之东、北两面商属方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军事剪商行动,打通了周师进军商都殷墟的道路。 周人事实上是通过武力征服和结盟的方式,从商之西北、西、西南和南四面形成了对商王朝腹地呈月牙形的半包围圈。为了东进中原调度指挥方便,文王还将国都由岐下东迁至丰。丰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鄂邑区东面。26至此,文王已为灭商做好了战略决战的准备。 遗憾的是,周文王“出师未捷身先死”,子姬发仓促继位,号为武王。姬发继续文王的事业,在上位次年,即集结兵力,跨越黄河,东进至今河南孟津地区,准备对商王朝发起总攻。但由于前来助阵的大国诸侯都没有派人前来,武王感觉时机还不成熟,遂下令全军撤回。这次出征实际就变成了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引自第303页
1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