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运动前兆
(1957年)毛泽东接受了“大民主”。方式是召开各种座谈会,并把各种“鸣放”言论公开登报。影响最大的,是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邀集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政党机关、群众团体以及教育、科技、文艺、新闻、出版、卫生等各界也陆续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号召向党提意见。虽说是共产党的整风,却听不到党内的动静,大量听到的是来自党外的批评,有些批评的内容越出“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范围,涉及党派关系、党政关系和党群关系等制度问题,以及肃反扩大化等敏感话题,这就造成某种紧张形势。“开门”整风半月余,毛泽东虽然口头说党外人士所提意见多数有利于整风,事实上已感到某种危险。他特别提到,章乃器、罗隆基、章伯钧、陈铭枢等人的发言“有取消党的领导的味道”。到5月14日,中共高层认定,整风运动中暴露出一些“右倾分子”和“反共分子”,预示着运动将要转向。毛泽东对1956年形成的政治判断发生了动摇。1956年说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现在认为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谁胜谁负的间题没有解决。过去看起来知识分子“跟共产党走了”,现在看,问题并没有解决,一些知识分子的方向是资本主义。 引自 二 1957年的“大转弯”
99人阅读
知鱼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正处》的进步与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求执政党...
-
1957年整风的出发点
(1957年)毛泽东发动党内整风是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干部不适应新的情况,不善于处...
-
“反右”运动前兆
-
反右的两个直接后果
反右的直接后果,不只是中国的知识精英受到整体伤害,更深远的后果在于,由此在相当一段时间...
-
人民公社化的表现
(1958年的)公社化并没有造就一个无差别社会,却无限度地扩张了国家控制力。尽管国家控制社...
> 查看全部33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