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 页码:第62页
利他主义,指帮助他人而没有任何收取回报的意图。 延伸:利他主义(Altruism,也可译为利他行为或功利主义)源自于法文altruisme,字源可溯自意大利文及更早拉丁文alter,即其他、别人的意思。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1]--维基百科 思考:利他主义与负罪感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吗?因为对自己以往自私行为的反省而导致的利他主义? 责任分散:Darley和Latane(1968)发现,人们并不是简单的对他人的困境无动于衷,而是当他们知道其他人也意识到这个人的困境时,则更少可能作出干涉。 点评:责任分散可以解释很多管理学上实际问题。 是否利他的人帮助他人实际上也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如避免忧伤或内疚,换言之,一些人采取利他行为,是不是以为内他们对受难的人有移情、同情、怜悯或者敏感? 思考:对于利他这个因变量来说,确实受到很多自变量的影响,这样就造成了这个命题的难度。因为人类的情感实在是太复杂了,有些动机很难明确的分类。 心理学家Hoffman(1981)指出,人类具有基于生物学基础的移情机制,当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这个机制会被自动激活。 点评:这个结论比较靠谱。毕竟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 延伸:移情 - 移情的概念 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活太多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 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从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 --互动百科 http://www.hudong.com/wiki/移情 这些研究表明到少年时期利他行为才发展起来,而关于社会化(社会化,指人们如何获得其社会群体的特征和价值观)的研究,指出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利他主义者,而是在经历相当多的实践、奖赏、利他行为原型的观察和利他价值观的内化后,才形成这种特征的(Grusec,1991)。 点评: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形成机制的模型:实践——奖赏——原型观察——价值观内化。其中要关注的是奖赏。有一定的奖赏有利于一些正确的观点的形成。 交互作用表明被试志愿提供帮助与否,取决于他们的人格特征和所处环境。利他型被试更倾向于志愿提供帮助,这甚至很可能是出于自私的原因,如由于他们帮助他人而获得心理满足这一的内在奖赏。 点评:对于善的理解,我认为宣扬的善是属于一种伪善,这种伪善就是这种内在奖赏机制吧? 2011-07-08 阅读至62页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