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章
流转的时光 (今天也要好好过生活)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品德实际上是习惯的合成。俗语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本书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了更高的目标才能激发改变,面向未来牺牲当下的意愿才能促进改变。但是这又是幸福的源泉,是生活的目标和规划。从这个角度而言,幸福就是我们经过一番努力与牺牲得到的果实。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 习惯一:积极主动 (be proactive) 积极主动即采取行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习惯三:要事第一 (put first thing first) 习惯四:双赢思维 (think win-win) 习惯五:知彼解己 (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an to be understood) 习惯六:统合综效 (synergize) 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 (sharpen the saw) “……如果你想获得微小的进步,就改变你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改变你的思维。” ……所见决定所做,所做决定所获。 纠正问题的关键是首先调整好我自己。这就是由内而外。 高效能人士: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他们确定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要事第一。以要事为先…… 双赢思维。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通过向情感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问题的心态去倾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平衡或结合。 统合综效。基础是尊重、赞美甚至庆幸彼此间的差距。它是某种创造性的结合。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 低效能人士: 消极被动。不愿为自己的抉择负责。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受到周围环境、自己的过去和他人的拖累。他们不把自己看作是生活的主人。 不定目标就行动。他们缺乏个人愿景,没有目标是。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社会流行的而不是自己选择的价值观。 不重要的事先做。应付。无法关注。总是纠缠于周围环境、过去的事情或是是非非。他们陷入成堆的琐事,被紧迫的事务弄得团团转。 非赢即输。他们抱的是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是一场零和游戏。他们不善于与他人沟通,总是从情感账户提款,结果是时时提防他人,陷入对抗的心理。 先寻求别人的理解。妥协、斗争或逃避。低效能人士相信总体小于部分之和。克隆他人。把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看作威胁。 把自己累的精疲力尽。
流转的时光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章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三章
七个习惯 第三章 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四章
七个习惯 第四章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即...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