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74 后记
众所周知,自1950年初,国家需要农业去支持工业建设,农业被压上了为工业提供积累的重任。这样就有了在中国延续五十年之久的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农业和农村获取农民所创造的资本,只留给农民维持生存和简单再生产的产品。即使条件比我们好些的农村家庭,也无非是能吃饱肚子,有一点点零花钱。到1980年代初期,随着农村“大包干”“分田到户”政策的实施,农村释放了极强的活力,农民得到了一些好处,生活也改善了不少,但这种政策优势带来的边际效应到90年代开始递减、消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资源急剧向城市流动,农村的境况越来越严峻,“三农问题”成为社会上下关注的焦点。
(脚注1)统计表明,从1979年到1994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农业部门抽取了1.5万亿元人民币。1992年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后,剪刀差的总量更是大幅度增加。同时,在国家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的水平大战略下,实行了不利于农村发展的财政体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出台了《土地法》,地方政府从农民那里低价征收土地,然后卖给开发商。据农业部和国土资源部统计,通过这一举措,各级政府从这些土地上获得了5万亿人民币的资金。
42人阅读
> 我来回应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