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屠杀
要区分受害者和殉道者并不容易,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毋宁是一个连续体的两极,一些人物、角色和主体性介于两者之间。这就是为何任何记忆,若将这些不同的故事简化为一种理想类型,都将是不充分的和不忠实的。事件的暴行程度只能通过故事的多重性来衡量:那些被随意抓走或因其犹太身份而被杀害的“无辜者”,证明了谋杀者的绝对不义:那些经历了抵抗运动、监狱和酷刑的“有意识的殉道者”代表了被谋杀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阿尔帖亭洞窟之所以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是因为它包括了所有的人,他们在一起又有所不同。 引自 第六章 大屠杀
17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