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9 第二章AGI问题小结
Cure Rhizome (きらめくディファランス)
在开始我们思想实验的航程之前,让我们先做个小结来结束本节的内容。将我们自己作为AGI的玩具模型应当被看作是一种尝试——它在最好情况下是不完整的,在最坏情况下根本就太过粗糙——它尝试去分别,哪些对于(在有机物种或无机系统中的)实现一般智能是必要的,而哪些是偶然的,并且尝试去探究,我们对我们认为必要的东西的描述,在何种程度上,的的确确会被现实中偶然的东西所扭曲。这就是说,将我们自己当作AGI的玩具模型的观点,应当能让我们从人类概念中排除掉最后的本质主义残余,并由此创造机会来审视作出一种无偏见的AGI概念构想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延展后的思想实验的核心:得到一个外部视角下的我们,作为AGI的原型——或者更精确地说,一个人工的多能动者体系(artificial multi-agent system)。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个外部视点,那么我们的世界在人工智能设计的视角看来将会是什么样子?为了支持自我概念化和自我更新的复杂图式,这些能动者必须拥有哪些种类的基本能力?而这些基本能力对它们的世界会产生什么后果,特别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并拥有完全的行动能力之后?最后,检验这个入门级AI——也就是此时此地的我们——实际上是否符合一般智能的资格的方式是什么?
然而,这个由入门级AI的世界所构成的宇宙所不同于我们宇宙的是,它经过了剪裁和变形,以凸显我们需要将通过语言交互对认知的描述整合进来,需要强调言语、语言和交互作为建造人类水平AI所必要的特殊计算框架的作用。这里所展示的研究方法,本质上是研究认知过程的两种路径的结合,即一种可以称之为有限制的、动态的“神经唯物主义”路径(Jean-Pierre Changeux, Stanislas Dehaene等人),以及一种交互的“语义推断主义”的路径(Wilfrid Sellars, Robert Brandom, Jonathan Ginzburg 等人)。同样,这个世界由无数的理论构件所装配而成,它们潜在地是可证伪的,但在装配成形之后,它们就作为一种元理论,为我们提供有关可能AGI的若干重要却并非不证自明的特征的洞见。
(CH2 p139)
Cure Rhizom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p1-p2 主要论点
这本书所要论证的是,从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心灵之所是即心灵之所为;并且,心灵之所为首要地...
-
p119 AGI Convergence/Divergence问题
因此,就”AGI(通用人工智能)是否应该以人类为模型“的问题,以及如果是的话要在什么层面上...
-
p139 第二章AGI问题小结
-
p123 先验被动性
对先验结构的批判并非对先验批判计划的反对或脱离,相反,它代表的是批判的强化,这种强化反...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