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传世文献中最早保存羿射日神话的当推《天问》,但问句的叙述形式过于简略,难以窥见全貌。而《山海经》中的记录就要详细得多,提到帝尧之时空中十日并出,“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羿受命于尧,仰射十日,命中其九,日中金乌尽死,折翼后坠落于沃焦之处。 能够产生出如此独具特色的羿射日神话,其中原因应该是多样的和复杂的,既有社会现实的根源,又有民族心理的因素。首先是严重的旱灾,因为神话中最强调的天灾有两种,就是旱魃和洪水。干旱灾害给远古先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些痛苦的经历会沉淀在他们记忆的深处:天上十日齐出,酷烈的热焰能令坚硬的金石也销殆尽,甚至把活生生的女丑之尸“炙杀”。这样难以忍受的干旱和酷热,带给原始先民极大的生存挑战,他们感到痛苦无比,只能通过对事物的外在形态和外部关系作想象性的描绘来表达极致的感受和情绪,就 像他们会将风称之为“风伯”,将水火怪称之为“九婴”一样。 所以,十日之说,应当也是关于酷热难当这一情状的夸张说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原始先民知道太阳能够带来温暖,那么多个太阳同时照耀的结果就必然是过于炎热,“十日”便是对多日夸大至极的表述。热本身比较抽象,原始先民难以用明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来表达,而以多日来作说明,就具体可感了。自然灾害如此严重,基于禾稼焦枯、草木调落而民无所食的悲惨景象,出于对抗旱灾的需要,天神般的英雄羿就在幻想中被创造出来,他超凡的射日之功实现了先民与旱灾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愿望。当然,原始先民对太阳的感情是双重的,既害怕它造成过分的炎热和干旱,也需要它带来的温暖和光明,所以羿才会射落九日而独留一日。 羿勇射九日的记述还应该与古老的多日观念有关。《山海经·海外东经》中就记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在各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多日和射日的神话。满族神话《太阳和月亮的传说》记录,天神阿布卡恩都里造了十个太阳,人们射落了八个。赫哲族神话《日耳》也说,古时有三个炎热的太阳,英雄莫尔根连续射掉两个。布朗族神话《顾米亚》认为,天上本有九个太阳,被扎弩扎别射下八个。壮族神话《侯野射大阳》宜称,天空中有十二个太阳,侯野张弓搭箭射落了十一个。 这些有关“三日”“九日”“十日”并出的记载很可能是假日现象的反映。所谓假日或幻日,其实就是一种日晕现象,当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会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其内红外紫。这种自然现象虽然不常见,但也会偶尔发生。出土于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太阳纹陶片,其中四片上就画有日晕和幻日图案:白底陶片中间绘有一轮光芒四射的圆日,次外圈画日晕三匝,最外圈又绘太 引自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84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夸父:英勇无畏还是自不量力?
神话故事,蕴含着先民的神话思维,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 熟时期的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换...
-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其实,对羿与后羿的分辨工作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了,汉儒们的 基本主张是二者为不同的人物。比...
-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清代吕抚《廿一史通俗衍义》中第四回《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中,鲧故事的情节来源主要...
-
第二章 羿:射日英雄的形象演绎
2。大禹娶涂山氏 大禹因为忙于治水,已经三十岁了还没有娶妻。有一天,大禹治水来到涂山这个...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