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祖师崇拜:学术领袖的神威与功能
留校博士无疑是导师最好的学术助手,他们了解导师的学术兴趣,熟悉导师的研究范式,知道如何最好地服务于导师。他们可以很好地遵照导师的要求完成各种研究课题,这样,导师就能以有限的精力去承接无限的课题,腾出更多时间从事研究工作之外的学术交往,以争取更多的学术名誉或社会资源,扩张自己的学术势力。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大教授就像一个包工头,不断地对外承接业务,然后把任务一层层分包给下面的小教授,然后再分派给他们的博士生、硕士生。因此,一个教授拥有的社会资源越丰富,他拥有的课题也就越多,越热衷于广招门徒,可是,他也就越没有时间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更没有时间指导学生。 师生之间的互惠关系不仅使学生们对那些有权势有关系的导师趋之若鹜,也诱使每一位导师都希望将最优秀的学生网罗在自已身边。每年的保送研究生,总是交由学科负责人优先挑选之后,才交给其他导师按学生兴趣和方向进行分配。 每年博士生毕业前夕,都是导师们权力较量的时候,每个导师都希望留下自己的学生,可是,研究机构的编制总是有限的,留谁不留谁,并不单纯由学生的个人素质决定,主要是由导师的斡旋能力决定。那些担任过行政领导职务的导师会有更多的机会把优秀学生留在身边,而且一般会尽可能利用手上的权力,逐步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学术梯队。这样,一个以自己为塔尖的学术金字塔就建起来了。这种依靠个人魅力建立起来的学术团队,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 引自 一、祖师崇拜:学术领袖的神威与功能 山大学民俗学会是依靠顾刚而建立的,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是依靠钟敬文而建立的,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民俗学系是依靠郝苏民而建立的,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是依靠刘守华而建立的。 优秀毕业生留校是保持学术传统的有效方式,但同时也是该传统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近亲繁殖必然导致学术共同体理论创新的延滞,以及汲取外来理论方法上的对抗情绪。师生关系如果加上留校后的上下级关系,导师对留校学生的学术影响就会比离校学生大得多。 留校博士要不断地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而且要尽可能忠实于导师的学术理念,他要在师弟师妹和自己的学生面前歌颂导师的学术成就,阐释导师的学术思想,贯彻导师的学术理念。一方面,他起到了延续学术传统的作用;另一方面,他是阻挡外来研究范式入侵的“赫克托尔”。在这种对导师的维护和颂扬中,他自己也不得不收敛其学术创新的脚步,亦步亦趋地从事常规研究;他的很大部分精力要投入到导师的课题中,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其学术成就也就自然远在导师之下。这就是为什么钟敬文、赵景深、钱南扬之后,难有学术成就可与导师比肩的弟子。如此延续到第三代、第四代的时候,这一学术传统基本也就式微了,只剩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底座,即将面临土崩瓦解。 学生是导师形象的最佳雕塑者。大凡名师,光辉形象都不是自己塑造的,而是学生塑造的,尤其是那些擅长散文写作的学生。导师的一言一行,哪怕是徐志摩式的三角恋、风流债, 引自 一、祖师崇拜:学术领袖的神威与功能
118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学术丛林的行业民俗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就是一本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者,供普通学...
-
一、祖师崇拜:学术领袖的神威与功能
师生间的关系,与其说是学术传统上的承继关系,不如说是学术网络上的伦理关系,也即“一荣俱...
-
一、祖师崇拜:学术领袖的神威与功能
-
四、寿者仁:成功学者的成功秘诀
一个青年学者若想速成“知名学者”,除了努力修炼内功,还得与时俱进,观察学术气候、习得诗...
-
四、寿者仁:成功学者的成功秘诀
当北京大学的高丙中教授击败中山大学“非遗学”团队拿下那个标的8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