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顽童为王,国家之祸!” 第81页
威廉更喜欢说而不是听。在位的头十二年里,威廉发表了四百多次官方演说和许多非官方演说。43莱兴费尔德说,如果德皇准备演讲,整个宫廷都会忧心忡仲,因为不知道他会说什么。“他经常说一些非常愚蠢或带有偏见的话。他喜欢说他要“粉碎”“摧毁”“歼灭”那些挡着他自己或德意志前进道路的人。即位第一年在法兰克福为一座军事纪念碑揭幕的时候,威廉表示他不会放弃祖先曾经取得的任何一块领地:“我们宁愿将18个军团和4200万居民放到战场上,也不会放弃哪怕一块石头”5也许,德皇最为臭名昭著的一次演说就是1900年的那次了,当时威廉决定派兵远征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德皇表示,德国的士兵将面对一个残暴的敌人,绝不能心软。“凡落在你手里的,必落在你的剑下!”德皇曾说过一句曾一直萦绕在德意志人心头的话,他告诉将士们要像古老的匈人一样:“你们应当让德意志之名深深印刻在中国人那里一千年,让中国人即使是眯着眼睛也不敢看德意志人的脸。” 尽管他敬佩那种坚韧的品格,也努力培养这种品格,但威廉的情感相当脆弱。用德国外交官威廉·舍恩的话说,威廉总是被“怀疑和自我谴责”撕扯着。他的扈从一直担惊受怕,害怕他的神经质、容易激动和突如其来的坏脾气。当遭遇无法处理且通常是自己酿成的局面时,他往往会崩溃,并说要退位,甚至自杀。“每当这些时候,”舍恩说,“就需要皇后出马,用尽全力劝说他恢复勇气,诱导他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并承诺做得更好。”4“柏林的一位奥地利使馆随员想知道,威廉是不是“如坊间传言那样精神不正常”?这正是许多与他共事之人所担心的。1903年,奥伊伦堡参加了德皇例行的北海巡航。这段时间,威廉通常很放松,会和他忠实的扈从轻松地打牌,但他也越来越喜怒无常。奥伊伦堡绝望地写信给比洛说:“他很难应付,他的一切都令人费解。”威廉的想法一会儿一变,然而还常常固执己见。奥伊伦堡继续写道:“他脸色苍白,疯狂咆哮,不安地四下张望,谎话连篇,给我留下了至今难以忘怀的糟糕印象。” 要理解威廉一这是他的同代人和子孙后代都花了不少时间尝试去做的事一我们有必要回到他的童年,事实上也许还要从他出生开始说起。威廉的母亲薇姬怀他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分娩过程极其漫长而痛苦。也许,还是婴儿的威廉经历了短暂的缺氧一或许是脑损伤。当意识到威廉还活着时,医生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位可怜的年轻母亲身上了。几个小时以后,大家才发现这个婴儿的左手脱白了。尽管用上了从电击到把手臂绑在野兔骨头上等一系列治疗办法,但手臂始终没有正常生长。为掩饰这一缺陷,威廉的正装和制服都经过精心剪裁,但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外界,都希望他能在马背上表现出风度翩翩的军人风采,而这样的着装很尴尬。 如果威廉像他的远亲、阿尔巴尼亚国王维德的威廉亲王一样,也没有什么关系。但威廉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的统治者。正如策德利茨在威廉某次精神崩溃之后所说:“他是个孩子,也将永远是个孩子一但他是一个有权力的孩子,只要有可能,就会让一切变得棘手。”而且,他还继续引用《圣经·传道书》的话说:“顽童为王,国家之祸!”54德国既强大又复杂,被交到威廉这样的人手里是很危险的。这让人想到儿童文学经典《柳林风声》里,将一辆马力强劲的汽车交给蛤蟆先生一样。(有趣的是,汽车最开始出现时,威廉很厌恶,因为汽车会让马匹受惊;但在威廉本人得到一辆汽车后,用比洛的话说,威廉就成了个“狂热的驾驶者”。 引自 第三章 “顽童为王,国家之祸!”
32人阅读
FLAMINGO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二章 大不列颠与光荣孤立
奥斯曼帝国也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担忧,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它对外界充满了诱惑力。各大强国...
-
第三章 “顽童为王,国家之祸!”
为什么之后的英德关系会变得这么糟糕?政治科字家也纤云况,英德两国在大战中成为对头是早就...
-
第三章 “顽童为王,国家之祸!” 第81页
-
第四章 德国的“世界政策”
他第一次有了那个使他成名的想法是在阅读罗马历史的时候,他意识到,如果汉尼拔从海上而不是...
-
第五章 无畏战舰:英德海军竞赛
尽管《泰晤士报》没有点明英国的对手都有谁,但读者很容易就能想到,德国很快就会成为英国的...
> 查看全部2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