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6.陈亡出关,留书关尹 老子客居宋国沛邑三十八年,在九十二岁之暮年,楚国伐灭兼并母邦陈国,于是老子离开宋国沛邑,“西游于秦”。 《史记·老子列传》曰: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关令尹喜日”,读作“关/令尹/喜曰”。“关”一般认为是函谷关,葛洪《抱朴子》记为“散关”。“令尹”是周代官名。“关令尹”简称“关尹”,见于《国语·周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所以关尹其人姓名不传,仅知官职。“喜日”意为“喜悦地说”,旧多误读为“关令/尹喜/曰”,误以为函谷关关令姓“尹”名“喜”。 “关令/尹喜/日”,故其所撰《列仙传》日:“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刘向或为这一误读的始作俑者。随后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承之日:“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后人普遍沿袭此误。 《庄子)之《达生入《天下》,《列子》之《力命》入《杨朱》入《黄帝》,《吕氏春秋》之《不二》均称“关尹”,均为“关令尹”之简称。关尹著书九篇,刘向《列仙传》称为《关令子》,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为《关尹子》,都是源于官职“关令尹”。假如关尹姓尹名喜,其书不应称为《关令子》或《关尹子》,而应称为《尹子》或《尹喜子》,正如齐人尹文之书称为《尹文子》。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著书”二字不确,应为留书。竹帛时代,《老子》五千言堪称鸿篇巨制,何况逻辑结构如此严密,义理层次如此缜密(详见第三章),不可能是即兴之作。抄写五千言已难速成,遑论即兴著书五千言。所以关尹在函谷关留住老子期间,顶多是老子感其心诚,取出行囊之中的《老子》竹简赠之,或是允其留下一个抄本。由于关尹是老子众多弟子中传播《老子》影响最大者,关尹后学又有著名的列子等人,所以关尹后学遂将老子出关留书传奇化,传为老子出关之时应关尹之请即兴著书。司马迁不知老子辞官以后居宋三十八年,也不知老子居宋初期《老子》已经成书,晋人叔向、鲁人孔子均已引用、评论,因而误书为老子出关之时即兴“著书”。 关尹不是老子第一弟子或唯一弟子,入门时间晚于范蠡、文子、庚桑楚、柏矩等老子居宋期间的众多弟子。由于司马迁未言老子其他弟子,又误书老子辞官以后立刻出关往秦,应关尹之请即兴“著书”,后人普遍误以为关尹是老子第一弟子或唯一弟子。 《老子》不可能是老子出关之时的即兴之作,只可能是老子毕生撰著的精心之作,撰写时间是老子在周为官至居宋初期。 《老子》成书以后,迅速流传天下。春秋晚期的叔向、孔子、范蠡等人,已经引用、评论《老子》。战国早期的墨子等人,战国中期的庄子、尹文子、慎到、苏秦、颜斶等人,战国晚期的荀况、吕不韦、韩非等人,广泛引用、评论《老子》(详见附录二:《老子》大事年表)。考古所见的战国中期郭店《老子》,仅是《老子》流传天下的抄本之一。 引自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56人阅读
麒麟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周定王九年、陈成公元年(前598),楚庄王因夏姬之乱灭陈,设为楚县。申叔时谏之,复立陈成公...
-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史官两大职责,见于“左图右史”一语。“左图”即史官第一职责所执掌的天文之“图”(伏羲太...
-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综上所述,老子一生史迹,分为三大时期:青年求道期,中年史官期,老年归隐期。老子一生枢要...
-
第一章 老子生平之谜和《老子》成书之谜
麓泰道。这是老子晚年撰著《老子》弘杨伏羲之道的重要准备。 老子出任东周史官,精通伏羲天文...
> 查看全部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