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斯的框架分析 | William James
豆友 (凭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在读 Perceptrons
《The Psychology of Computer Vision (豆瓣) (douban.com)》中有明斯基《A Framework for Representing Knowldege》一文 ↓
将“框架”视为组织人脑海中的知识的“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信息节点和关系才会在人的思维中结成框架系统和关系网络,完成知识的表征工作。
——转引自《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导读P9
1869年WJ首次在《心智》(Mind)上发表著名文章《现实的感知》(the perception of reality),不再追问“现实是什么”,而是颠覆性地转向了现象学,强调如下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认为事物是真实的?……选择性关注、深度卷入involvement、避免和现存事物产生矛盾的要素……现实(reality)的重要之处在于我们对其真实性(realness)的感知(sense),而不在于我们觉得某些事物不够真实。……如现象学所做的那样,我们需要区分当前感知到的内容和我们赋予这些被纳入知觉的内容的现实状态。
——转引自《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pp1-2
74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