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
胡同里的大副 (番茄好吃,不扔了)
在读 犯罪心理学(第12版)
谁是网络欺凌者
那些经常实施网络欺凌的人的特点是寻求权力感和控制感(Diamanduros et al.,2008)。他们喜欢主宰一切,而且他们经常选择那些在同伴中较孤独和地位较低的人作为欺凌对象,不过也并非总是如此。在许多情况下,他们自己也会受到欺凌(Barlett&Gentile,2012;Bauman,2010;Li,2007)。换句话说,个体在受到伤害后可能会在网上去伤害他人,可见他实施欺凌的动机是报复性的(Barlett&Gentile,2012)。在这种情况下,报复性动机指的是欺凌那些曾经的网络欺凌者的倾向,因为这些人欺凌过他或他的朋友。许多年轻人说,他们之所以实施网络欺凌,是因为他们首先遭受了网络欺凌。网络欺凌的被害人也更容易在网上进行报复,因为在网上他们是匿名的、隐身的,并且不用担心自己的体格比对方弱小(Underwood Ehrenreich,2017) 巴利特和金泰尔(Barlett&Gentile,2012)还提出了一个基于传统学习理论的模型来预测持续性的网络欺凌——巴利特和金泰尔网络欺凌模型(TheBarlett and Gentile Cyberbullying Model,BGCM)。模型涉及的变量有:对网络欺凌的态度、对网络匿名性的看法,以及认为体格(特别是肌肉是否发达)无关紧要的信念(因在网上看不到体格)。专栏14-2介绍了有关该模型的更多内容。该模型已经得到检验,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后续研究的证实(Barlett&Kowalewsi,2018;Barlett,Gentile,&Chew,2017;Wright,2013)。显然,有些年轻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传统意义上的“欺凌”;相反,他们在描述自己的行为时,说这些行为只是“恶作剧”,或者使用其他一些与道德无关的说法。尽管传统的面对面欺凌与网络欺凌是不同的,但实施传统欺凌的人也参与大量网络欺凌,这一现象并不罕见(Barlett&Gentile,2012)。例如,研究人员(Li,2007)发现,在来自加拿大的调查对象中,近1/3的网络欺凌者也是传统的欺凌者。该研究还发现,60%的网络欺凌被害人是女性,与此同时,这些欺凌案例中的大多数网络欺凌者也是女性。这一结果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女性更喜欢使用聊天室、电子邮件等电子通信媒介来欺凌他人(Li,2007)。 引自 谁是网络欺凌者 /464 抖S和抖M
206人阅读
胡同里的大副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网络欺凌
-
军人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暴力
目前关于美国军人家庭(包括现役军人及退伍军人)的亲密关系暴力的研究越来越多。一些研究表...
> 查看全部2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