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这里就埋藏着免疫学中的一大未解之谜,将来解开谜题的人定能获得诺贝尔奖:树突状细胞怎么知道它采样的细菌是危险的病原体,还是无害的共生细菌?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答案;我们知道的是,采样是共生细菌时,树突状细胞会让肠道免疫系统保持冷静,不要为这些细菌携带的抗原而烦恼。 把肺比作气球是很有趣,但事实上,肺并不是两个大气球,而更像是两块有很多坑洼空隙的厚海绵。肺部负责气体交换的部分有很大的表面积,超过120平方米——是皮肤表面积的60多倍。而这一大片区域都会和环境不停接触,因为人每天都会吸入十几、二十立方米的空气。因此,肺是全身暴露最多的器官。人每次的吸气量 约为500毫升,里面不但有人体所需的氧气,还有其他一些无用气体和各种微粒。至于吸入何种空气成分,其中每种物质各有多少,这与你生活在哪里密切相关。 在寒冷的南极,空气非常新鲜,几乎没有污染;而在城市中心的繁忙街道上,你就会吸入各种有毒废气、汽车排放的多种颗粒物、石棉或自轮胎磨损而来的橡胶等有害物质……除了这些人造污染物,空气中还可能有大量的植物花粉、夹杂螨虫排泄物的室内灰尘等过敏原。细菌、病毒和真菌孢子可以吸附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水蒸气上,或干脆直接飘在空中,寻找新的栖息之地。所以肺的内皮细胞时刻面临着大量有毒化学物、颗粒和微生物的侵袭。身体其他部位的免疫系统在遇到这么多东西时,会做出大规模的反应,不在乎造成组织的损伤;可是在肺脏,这样不太行。因为无论如何,你不能停止呼吸。 我喜欢大自然
咳嗽 几百颗飞沫,包含着几百万个病毒,在空中喷射。大些的飞沫很快落到地上,但轻一些的会扩散到空气中,形成久久不散的气雾,等着被毫不知情的路人吸进去。 细胞不停地借MHC-Ⅰ类分子展示蛋白,于是,感染的细胞就能暴露其内部的情况,哪怕它们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橱窗展示”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作为细胞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后台持续进行。当免疫细胞想要确定细胞是否遭到感染时,它就凑过来,透过小“窗口”往里看,给细胞内部拍张快照。一旦它发现窗口内有细胞里不该有的东西,这个受感染的细胞就会被杀死。 好形象。
36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