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客体和意识的分离
文明人当然自认为远远高于这些东西,但他的整个一生往往被等同于他的父母;他被等同于他的情感和成见,他会毫无愧色地指责别人做了他不想在自己这里看到的事情。换句话说,他也仍然是原初无意识或主客未分状态的残余。由于这种无意识,他会被数不清的人、事物和情况所影响,亦即被它们无条件地左右。他几乎和原始人一样被干扰性的内容所占据,因此也需要同样多的避邪魔咒,只是他不再用药包、护身符和动物祭品,而是用神经药物、神经官能症、启蒙、意志崇拜,等等。 但如果承认无意识和意识共同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我们的生活能够尽可能地照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较为本能的)要求,那么整个人格的重心就不再是那个仅仅是意识中心的自我(das Ich),而是介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一个虚点(virtueller Punkt),我们或可称之为“自性”(Selbst)。如果这种转变能够成功,神秘参与就会被成功消除,由此会产生一种人格,它只是在较低层次受苦,而在较高层次则不可思议地摆脱了苦与乐。
38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