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我心目中的汉武大帝——盘点刘彻的爱情故事(三)李夫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间清醒
【公众号:第四生存者】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三、李夫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间清醒。
【历史故事4:《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象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鄉歔欷而不复言……“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恩绝……”
【大意】这段比较长,没全文引用。“亡灵骑士”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病重,刘彻前去探望,李夫人把被子一蒙:“陛下啊,我病入膏肓啦,成磕碜了,不能见你呀。我儿子和兄弟就拜托陛下啦。”刘彻:“你看你都快走了,你让我看看,当面嘱托多好啊?你让我看看,我给你一千金,给你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升不升官是陛下您决定的,不在于是否见我。”最后转过身去,不再说话。其他人不理解,李夫人给出一段流传至今的解释:“出卖色相侍奉他人,得到的宠爱会随着美貌衰退而衰退,最终恩惠断绝。皇帝如果见到我如此丑陋,必定嫌弃我,哪能给我家人好处?我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儿子、兄弟啊。”
说来也巧,这个故事恰好被开头说的王女士引用过。群里男同学比较多,喜欢开玩笑。某天男同学高总说将来去深圳,邀王女士吃饭,并称王女士高中时多么漂亮。王女士则称自己“胖了30斤,别见了,学学李夫人的故事,让自己的形象留在高中时代的回忆。”
看来这期笔记离不开王女士的提点。
玩笑归玩笑,李夫人的故事也是十分传奇,先看看她的进宫之路。
她和和卫子夫一样,也是歌伎出身。她有个哥哥,李延年,也是歌伎:你没看错,宦官李延年,唱歌跳舞比李夫人名气还大,多次给大文豪司马相如的辞赋写谱配乐。
不一样的是,卫子夫出头,很大一部分是巧合;李夫人出头,则是“上面有人”——当然是她哥。这里我们看看李延年是怎么把刘彻引“上钩”的。
1、技艺精湛是前提。“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汉书.外戚传》)。” 李延年作曲,不是皇帝喜欢,而是大家都喜欢,说明他很有音乐造诣,绝非浪得虚名。没两把刷子,连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后续?
这里多说一句:部分职场人吐槽“XX科长啥也不会,就靠拍马屁上位。”“会干的不如会说的。”这话有些极端了,其实大多数能进步的人,都是有真东西的。有的善于和商人打交道,能拉来项目;有的善于写材料,领导离不开;甚至有的酒量大,能撑场面;也别看不起拍马屁的,把上面拍高兴了,弄来一笔经费也是本事。其实根本不在于谁擅长啥,而是他擅长的东西,是不是老板需要的东西,能否给老板解决实际问题。李延年善于唱歌跳舞,能给刘彻、官僚带来情绪价值,这就是他进步的资本。
2、下套做局是手段。李延年给刘彻跳舞,边跳边唱“北方有美人,回眸一笑,倾国倾城……”这是在干啥?当然是一步步给刘彻“下套”。
如此大费周章,李延年肯定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推测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通过优美的歌词和自己的音乐功底吹嘘妹妹,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引诱刘彻主动开口询问。二是作为哥哥,直接推荐,有“任人唯亲”的嫌疑,又怕刘彻不喜欢,毕竟后宫女人多了。三是一旦刘彻起了疑心,他也可以推脱:这是陛下自己问我的,我也没说歌中的美人是谁啊。
果然,向来沉迷女色的刘彻问“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3、上面有人是关键。面对刘彻的询问,如果李延年直接回答,还是有王婆卖瓜的嫌疑。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位合适的人替李延年说出这个答案。这就好比踢足球,已经传到门前了,就差包抄队友到位。而平阳公主正是这个在恰当时间出现在恰当地点的队友,并且不越位——“有啊,李延年的妹妹就是。”李夫人成功进宫。
这位没有留下名字的公主是刘彻的姐姐,也是王娡所生,同父同母,还是长女。卫子夫的事就是她出来拉皮条,当大姐的再给弟弟介绍几个女人,没毛病吧?政治身份、亲属关系,平阳公主全具备。有她背书,就等于在人事提拔的关键阶段有人“拉一把”,这事就差不多了。大不了刘彻不喜欢,不召李夫人进宫呗,李延年既不会损失什么,也不会引发猜忌。
捋一捋:歌是陛下你让我唱的,我唱了,你也喜欢;问题是你问我的,我可没主动说;我妹妹是你姐推荐的,我根本就没回答。
怎么样,一场看似普通的歌舞表演,是不是充斥各种门道?李延年、平阳公主给刘彻做的局,对好色的刘彻是不是近乎无解?
当然,这俩人一个是皇帝的大姐,一个是宠臣,做局也是善意的;但类似这种局,如果用于恶意,那可就得小心了,我本人就曾被这种“欲拒还迎”的局耍过:
这事儿还得说回小学时代。那时我班有三个同学,学习奥数,15²、25²、35²……张口就来,而我每次都要一点点算。他们还故意在我面前卖弄一下这几个平方的计算。我就问他们:“你们是怎样算得这么快?教教我呗?”你猜怎么着?他们竟异口同声“不告诉你”,且脸上的表情得意洋洋。想象一下,几个小学生,是不是很有一种“就不告诉你,干着急,气死你”的得意忘形感?更诡异的是,我曾私下在他们各自分开的时候,单独询问,得到的还是“不告诉你”。
从初中生角度看,这根本不是秘密,无非就是现在某些偏门的“速算法”,还不如死记硬背好用。从我无论单独还是一起向他们询问,均得到同样的答复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他们事先商量好的。他们故意在我面前卖弄,引诱喜欢数学的我来问,然后一脸坏笑地“不告诉你”,以破坏我的情绪和规划。我果然上当,被这个对于初中生极为简易的问题困扰好几天。
回想这段近30年前的往事,也许几个小学生并没有特别周密的步骤或者也不确定能起到什么效果,但绝对有“让他闹心”、“耍他一把”的恶意。有趣的是,这几个人中,最后只有我一人数学竞赛两次获奖;只有我一人考上鞍山一中;只有我一人考上重点大学。
聊完李夫人的进宫之路,再看看她的临终嘱托。不得不说李夫人真乃人间清醒,令人佩服。即便是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认不清自己的女性/男性多了去了。
李夫人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想给儿子和两个哥哥争取利益,又怕自己被病魔毁容,引起刘彻厌恶,起反作用。怎么办?
1、摆正自己的位置。李夫人心里明镜一样,自己只有美色(包括唱歌跳舞)这唯一一样皇帝喜欢的东西,一旦这个没了,必定失宠。有些人,接近权力,就会陷入“拥有权力”的错觉。而李夫人没有在身体健康时候向皇帝要官要权,更没有嚣张跋扈迫害其他嫔妃,显然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皇帝喜欢我,我是宠妃;皇帝不喜欢我,我啥也不是。”要不怎么说她“人间清醒”呢。可以说这第一点,是李夫人病倒之前就把功夫下在平时的。
2、犹抱琵琶半遮面。刘彻在李夫人病重期间探望,李夫人为避免被病魔毁容的自己留下恶劣印象,拒绝与之见面。正是王女士在群里回复“别见了,学学李夫人的故事,让自己形象留在高中时代的回忆”提点我写的这段笔记。
李夫人用这手“犹抱琵琶半遮面”拿捏住刘彻的心态,让他想看又看不到,直到自己去世,让自己形象留在“高中时代的回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此时李夫人提出“愿以王及兄弟为托”,有人解读为“搞权谋”,我是不敢苟同的。说李夫人用了点心机是真的,但她的诉求合情合理:健康时,没要官要权,现在快死了,请老公照顾兄弟和儿子,有什么不对?至于不让刘彻见面,那是她清楚的很:这位皇帝,极为刻薄寡恩,无论大臣还是妃子,对他来说就是个工具,用废就扔。所以她必须让自己最好的形象留在刘彻心里,才能留个念想。
但这么做,会不会忤逆刘彻心意,引发其怒火?这风险肯定有,且刘彻真的“不悦而起”。但好就好在李夫人生了儿子,昌邑王刘髆——你可以怨恨我,但总不能拿你自己儿子出气吧?反正我也没几天了,你有必要和死人计较么?李夫人赌就赌这一点:“加官进爵的事由皇帝您决定吧,不在于见我这将死之人一面。”注意,她只说“为托”,其余啥也没说。
李夫人给我的印象是低调、懂事:她不像赵飞燕姐妹那样,到处害人,甚至杀皇帝的儿子;也不像傅太后那样,要官要权,一味扩张个人势力。只是在临终前提出“照顾兄弟和儿子”这种再正常不过的诉求。至于怎么照顾,我活着都管不了,我死了又能怎么管?
一位能歌善舞、低调懂事又生儿子的高颜值美女,哪个皇帝不喜欢?对于“爱心泛滥”的刘彻来说,“爱”一个女人很容易,但发自内心爱一个女人很难。李夫人可能是刘彻真正爱的女人——刘彻临终前向霍光叮嘱,将李夫人加入宗庙并追封皇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倾向于刘彻对李夫人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李夫人临终嘱托,可能是刘彻的爱情生活中唯一一次经历考验: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是真爱。
最后,我有个疑问:如果,当初李夫人掀开被子,让刘彻看到自己被疾病折磨得一塌糊涂的脸,会有什么样的后续?她的两个哥哥李延年、李广利会升官吗?她本人会给刘彻留下最美的回忆吗?会进入太庙、追封皇后吗?
第四生存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我心目中的汉武大帝——盘点刘彻的爱情故事(一)金屋藏娇:弱者的愤怒,不叫愤怒,叫作死
【公众号:第四生存者】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前些天,和高中同学在群里聊天。我的老朋友、学...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我心目中的汉武大帝——盘点刘彻的爱情故事(二)卫子夫:底层戏子的逆袭之路
【公众号:第四生存者】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二、卫子夫:底层戏子的逆袭之路。 史料上记载...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我心目中的汉武大帝——盘点刘彻的爱情故事(三)李夫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人间清醒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我心目中的汉武大帝——盘点刘彻的爱情故事(四)钩弋夫人:西汉版的姜萍
【公众号:第四生存者】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四、钩弋夫人:西汉版的姜萍。 【历史故事5:《...
-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为什么某些女士总被渣男骗?因为她们的要求,只有骗子才能满足(一)
【公众号:第四生存者】一起读书,共同进步。 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你们看到的是爱情佳话,...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