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画
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
(邓椿著,《圣艺·徽宗皇帝》,《画继》,卷1,收入《画史丛书》,于安澜编著,张自然校订,第2册,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49页。)
54人阅读
May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文衔武衔
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学校通过使用古代字书《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小...
-
诗意画
-
作伪是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典型特征
书法评论家虞龢(活跃于5世纪)发现,在其所处的时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344—386年)的书...
-
悦目即为殊耳
晚明藏家、鉴赏家李日华(1565—1635年)这样评论道:“余直谓真伪平等,但悦目即为姝耳。 (...
> 查看全部19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