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日本中世——来自黑田俊雄的议论
在继承慈圆以来历史观的同时,原胜郎首次提出中世这一时期划分概念:武士代替退化的贵族,被视为开创新时代的阶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种观点被三浦周行和平泉澄乃至石母田正所继承,通过战后历史学,成为强有力的通说,将日本中世的起点作为镰仓幕府的成立的理解定了下来。
而改观这一通说的人是黑田俊雄(1926~93)。黑田提出了权门体制论,指出中世的国王是天皇,在国王之下,公家、武家、寺社的各权门是相互的以补充的方式构成国家(《中世的国家与天皇》、《黑田俊雄著作集 第1卷 权门体制论》法藏馆,1994年复收,初版于1963年)。如果按照这样的国政构造的理解,镰仓幕府实质上是朝廷下的一权门,其位置事实上发生逆转。例如,对于与镰仓殿和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守护内里等的京都大番役的勤务,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点只有在镰仓殿是天皇下担负武力的权门长时才能得到一致的理解,而不能再以中世为起点来寻求幕府的成立。结果,通过中世维持的庄园制的形成进入院政时期(11世纪末·12世纪初),将中世成立的观点变得普遍。同时,中世作为武士时代的理解也变得动摇,庄园制的形成时期与治天君开始院政的时期重叠,中世的特征是权力和社会的多元化。黑田注重从古代继承面出发,从而认为中世社会是在古代的古层之上建立的。
然而,与日本古代相比较,权力和社会的多元化并不是在院政时期才开始的,能否以此追溯中世的开始也就成为一个问题。人们再次提出一个根本课题,即是否认识与古代和近世明显不同的中世这个时代和社会。由此,日本中世的开始也随之改变,追求中世概念的黑田的权门体制论也有值得重新检讨的地方。黑田中世论中的各权门虽然被维持着,以天皇或治天为顶点的国政运营实质上发挥了机能,但直到承久之乱或13世纪中叶才算妥当。同时,负责国政的各权力门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镰仓后期以降,黑田构想的权门体制并没有保持原本的形式,如何看待13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中世日本后期的国政构造,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黑田论述中世日本的宗教体制的显密体制论。中世佛教的中心是显密佛教 ,在政治上和社会上都占有压倒性优势。“新佛教”各宗派在战国时期在村落和城市建立据点,广泛地获得了人们的信仰。“新佛教”的社会影响力在13世纪中叶以后才有所增加,同时支撑着显密体制的本寺·末寺关系开始松弛,显密权门寺院的统制力开始下降。如何描绘13世纪以后——中世日本后期的宗教秩序也是今后的课题。
过去,三浦周行强调一揆和下层民的崛起作为中世纪的特征,但这些主要发生在室町、战国时期。根据现在的研究状况,在重新检讨中世前期(平安后·镰仓期)和中世后期(室町)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有必要考察是否可以将两者视为同一时代,这也导致我们重新审视中世日本的本质。
因此,改变了中世史研究框架(镰仓幕府武士论)的黑田的权门体制论、显密体制论,在其以后,确立了更坚实的通说。
秋山雪見🍁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重新思考日本中世——来自黑田俊雄的议论
-
海禁-华夷秩序论点(木土博成)
①「锁国」的多样性:兰学家志筑忠雄造语(德意志人坎普尔的写法),山本博文出于近世日本对...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