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郑成功与荷兰人的真事儿
荷兰人占领台湾11年之后,郑芝龙陆续打败了大陆沿海所有海商,掌握了大陆沿海的制海权,还帮助荷兰人击败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暂时相安无事。 但是后来荷兰人因为资本赶不上扩张速度,频频出现资金缺口,郑芝龙便不再通 过台湾的荷兰人进行贸易,而是直接与日本和大陆做生意。荷兰人利用这个喘息 机会,在台湾站稳脚跟,不仅从事与日本和中国的黄金白银和瓷器贸易,还发掘 出了台湾奇货可居的鹿皮,赚得盆满,并且借机鼓励汉人抢夺“原住民”的猎场抓捕梅花鹿。为了扎根稳固,荷兰人还鼓励大陆农民入台,在台湾屯垦,还特地从荷兰本土带来了良种牛。不过,当时的经济重点就是种甘蔗,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台湾糖业的基础。 清军入关后两年,郑芝龙降清,然而已经长大的儿子郑成功却不愿归降,并再次控制了台湾海峡贸易。为了围剿郑成功,清朝采取了坚壁清野政策一把沿海的村落往后退30里,不给郑成功提供任何补给。郑成功知道大陆沿海已经控制不下去,必须考虑进驻台湾,才能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实力。 在经过十年的贸易战后,荷兰人在台湾海峡的生意渐渐被郑成功切断,终于在1661年,郑成功的船队从台南鹿耳门水道进入了台湾,避开了热兰遮城的炮台射程,并拿下普罗民遮城的谷仓,围困住荷兰人。9个月后,彻底摧毁荷兰人的城堡,双方终于在普罗民遮城谈判,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统治。那个普罗民遮城,就是现在的台南市古迹赤崁楼。 郑成功进入台湾后,下令大面积屯垦,从宜兰到屏东,都是他的政策所达之地。同时他还命令士兵就地取材晒盐,开创了台湾制盐史。现代以后,专营盐业的台盐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在此设立。不过现在台湾的盐业早已因为成本太高而调零,要领略曾经的海盐产业风光,可以去离市区不远的七股盐山,这里曾是台湾最大规模的晒盐场,现在已经建起了盐业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不仅可以观看盐山、盐雕,玩海上高尔夫等新奇的娱乐活动,还可以亲自体验晒盐。 现在来到郑成功当年进入台湾的鹿耳门,依稀可见当年的水道,可惜由于河道淤塞,水道都成了大片大片的蚵田,每当中秋节临近,这里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因为台湾中秋节流行吃烧烤。周围还有少量盐田在人工晒盐,但是晒出来的盐都只能用来腌菜,在鹿耳门天后官门口,不少商店在卖这种粗盐腌制的咸菜。 清朝时,为了限制台湾,防止“海盗”或者“反清复明”复燃,官方只许可了鹿耳门一个通商口岸,称为“正口”,当时所有往来大陆的商船都必须经过鹿耳门。但是当河道淤塞后,鹿耳门渐渐没落,成为偏远的郊区,若不是有一个气派宏伟的鹿耳门天后宫,这里连公交车都很难等到。 引自 这才是郑成功与荷兰人的真事儿 和课本里看到的完全不一样,颠覆了对郑的以往印象
66人阅读
圆滚滚和小辫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华西街到文萌楼——庶民的酒色生活
陈水扁当上台北市市长后,“魄力扫黄”成为焦点议题,他等不及仅剩的百名合法公婚自然消失,...
-
历史的尘埃——到这儿才懂台湾人的阵痛
在台北,如果想近距离地感受到台湾时局和政治生态,待酒店里看新闻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市政...
-
这才是郑成功与荷兰人的真事儿
-
爱河:一场“南方绿色革命”
在政策和民间团体的双重努力下,高雄不仅环境怡人,产业也成功转型。而此时,代表曾经的工业...
-
鹿港辜家:商人的“主义”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台湾当局意识到了作为一座岛屿所面临的巨大能源威胁,于是加强了...
> 查看全部1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