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14世纪初斡儿答兀鲁思的汗位继承危机
一、前言
有别于由拔都及其弟别儿哥后裔所统治的朮赤兀鲁思本部(即后世所谓“金帐汗国”)和控制着第聂伯河、多瑙河下游直至东欧地区的那海(Noqai)兀鲁思,由朮赤长子斡儿答(Orda)及其子嗣所领导的朮赤兀鲁思左翼,在史籍中通常被称作“斡儿答兀鲁思”,有时也被称作“白帐汗国”(Aq-Urdū)。比起朮赤兀鲁思本部,位于其东侧的斡儿答兀鲁思留下的文献记载更少,也更不为研究者所重视。但不能忽视的是,自1260年代起他们一直保持着参与中亚蒙古汗国政治角逐的兴趣,且以其政治立场的灵活多变在不同势力之间游刃有余。
但是,在14世纪的最初十年中,斡儿答兀鲁思的汗位危机却使之一跃成为四大蒙古汗国矛盾的焦点。斡儿答长子和幼子后裔作为相互对立的汗位竞争者,分别在金帐汗、元朝、伊利汗国和窝阔台、察合台后裔等各支政治势力中寻找同盟者,并使之卷入战事。此事的影响最终超出了斡儿答兀鲁思的范围,成为了改变四大汗国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和这一事件相关的史料,除《史集》、《完者都史》等波斯语史料外,更为详细的描述却来自马木鲁克史家笔下。
四、斡儿答兀鲁思汗位危机的再考订
……1309年之后窝阔台汗国彻底解体,察合台汗国深陷内乱而被削弱,故亦不可能再从外部支持任何一方发起新的争夺。
五、结语
……
斡儿答兀鲁思的内乱所带来的直接后果,首先是导致金帐汗国干涉东欧事务的实力大大下降,杰克森说:
几乎在同时,脱脱卷入了白帐汗国的政治纷争中。这个名称是指朮赤兀鲁思的东翼,位于咸海(Aral Sea)北部的草原地区,由拔都长兄斡儿答家族控制。脱脱支持其汗以反对受到海都和察合台家族支持的竞争者,这意味着,那些原本可以投入匈牙利和波兰地区战役的军队被抽调走,加入了这场战争[注:Jackson,Mongols and the Latin West]。
其次,则是702/1302—1303年伯颜与古卜鲁克之间的第一次冲突直接促成了四大汗国之间的约和。这或许是因为自从1260年统一的大蒙古国瓦解之后,不同兀鲁思之间的对抗主要反映在南—北方向上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沿打耳班—高加索一线的对峙;东—西方向上伊利汗国和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对呼罗珊地区的争夺;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与元朝沿金山—畏兀儿之地的对峙。这三者相去距离遥远,互不连属,因此在某一方面发生直接冲突的通常只涉及两个主要政权。即便如元和伊利汗国之间曾存在合击察合台汗国的协议,也只是停留在政治观念上的相互支持而并未付诸行动。但在诸汗国纷纷干涉斡儿答兀鲁思汗位传承的过程中,他们的利益被密切地结合到了一起。
最后,从整个蒙古汗国的角度来看,为了对抗海都/察八儿—古卜鲁克/忽失帖木儿父子两代反对势力,伯颜致力于建立一个包括金帐汗国大帐—伊利汗国—元朝的同盟,这点显示出与此前利用本族、本支的血缘关系作基础来建立联盟的不同思路[注:八剌入侵伊利汗国时,先暗中串通同为察合台后裔的诸王捏苦迭而一事。参看刘迎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此后在本兀鲁思之外寻找同盟者,就成了下一阶段各汗国统治者应对内部危机的新的手法。
沙漠的邻居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三章 |草原分封制度的延伸及调整——以大蒙古国政治背景下的山西地区为中心
五、小结:大蒙古国时期的分封原则及特点 “投下分封”作为蒙古帝国的基本制度,是游牧国家将...
-
第四章 |蒙古草原传统之移入及其转型——基于对诸蒙古汗国制度比较的一个考察
一、导言 蒙古异密和本土官僚之间的关系,在蒙古帝国早期,因为文化性格和身份(征服者与被征...
-
第六章 |14世纪初斡儿答兀鲁思的汗位继承危机
-
第七章 |大德二年(1298)伊利汗国遣使元朝考——法合鲁丁·阿合马·惕必的出使及其背景
瓦萨甫将大都和汗八里说成了两个地方,实际上是延续了《史集》记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忽必烈...
-
第八章 |“骨咄”新考——对内陆亚洲物质交流的一个考察
一、引言 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了大批唐代窖藏金银器。……在同批出土的四具银盒中保...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